□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鹏
□ 刘丹 刘晨晨 程文婷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宜昌考察调研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说不要大的发展,而是首先立个规矩,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能搞破坏性开发。
自此,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成为长江大保护的“立规之地”,数万猇亭儿女自觉承担起守护母亲河的重任。
守护长江,巾帼当先
2018年6月,在退休党员丁万明号召下,猇亭区先锋志愿者协会、红溪港港埠有限公司、同心圆社工服务社联合组建了“长江哨兵志愿服务队”,筹资20余万元打造了一艘巡江清漂船——“红联号”,在长江猇亭段建起了保护母亲河的第一哨。
五年来,“长江哨兵”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1.4万余人,其中,巾帼志愿者实实在在地撑起了守护长江的“半边天”。
“长江像母亲一样养育我们,长江的儿女们都有责任守护好她。”2012年,从小生活在长江边的猇亭姑娘程文婷回到家乡,看到杂乱不堪的江岸时,内心被深深触动了,想起记忆中昔日江水拍岸、绿意盎然的画面,程文婷心痛不已,“或许我能做点什么”的念头在她心头萌发。
此后,每逢周末,程文婷就带着一家四口来到长江岸边捡拾垃圾,用实际行动践行“守护长江母亲河”的承诺。“长江哨兵志愿服务队”成立后,程文婷第一时间加入,成为队伍中的首位巾帼志愿者。五年来,程文婷精心制定每周的公益行程,长江边、河库旁,处处活跃着她的身影。
“只有更多的人参与,才能护好一江碧水。”由于人手不足,担任过妇联执委的程文婷开始为“长江哨兵”招募更多的巾帼志愿者,守护母亲河的接力棒开始在猇亭巾帼的手中不断传递。五年过去,参与“长江哨兵”的巾帼志愿者队伍从“一枝独秀”增加到19支,遍布猇亭各街道和社区,许多社区妇联的主席、执委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身体力行,科学护江
在猇亭,参与“长江哨兵”的巾帼志愿者被人们亲切地赋予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猇姐姐”。随着守护长江行动的不断深入,“猇姐姐”成为长江生态保护的最好宣传员。
在志愿服务中,“猇姐姐”巾帼志愿者始终秉承着守护长江的初心。每年世界清洁日,“猇姐姐”们都要自发组队,抽出空闲时间去巡河,聚集在一起“向长江河流垃圾宣战”。五年来,“猇姐姐”们累计参与清理江面垃圾漂浮物160多次,开展江边垃圾清除活动1000多次,参与者超过10000人次。
在“猇姐姐”的志愿活动中,传递长江生态保护理念一直是最重要的内容。围绕理论政策宣讲、科学普及、生态环保等主题,“猇姐姐”开展了“声动长江、绿行长江、智汇长江、法护长江、剧说长江”等五大志愿服务,她们身体力行,将每一场活动都变成生动的生态课堂。
近年来,“猇姐姐”的保护长江活动也在不断迭代升级。围绕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等重点,“猇姐姐”们将志愿服务阵地从线下拓展到了线上,先后建立起“长江哨兵”行动网络社群,实行了失控垃圾监测计划,开展了“趣河边”河流测评,通过不断发现问题、跟进问题、反馈信息,为长江建起无形的绿色屏障。
带动家庭,薪火相传
一位“猇姐姐”带动一个家庭,数十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在“猇姐姐”们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猇亭家庭行动起来,为保护母亲河凝聚起更为强大的合力。
每逢节假日,“猇姐姐”们还会走进社区妇女儿童之家,在生态湿地和入河排污口体验“一滴污水的净化之旅”让孩子们从小培养爱护长江、守护长江的家国情怀,让亲近自然、保护自然的种子根植于他们心中。
五年过去,宜昌全力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果,长江岸边草更绿了,水更清了,可爱的江豚又回来了,曾经伤痕累累的母亲河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2023年4月24日,重庆、宜昌、武汉、岳阳、九江、芜湖、南京等长江流域七大节点城市志愿服务组织集聚猇亭,宣布成立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联盟。仪式上,“猇姐姐”巾帼志愿者代表张爽接过“长江哨兵志愿服务队”队旗,坚定表示:“猇姐姐”将坚定初心、承志追梦、笃定前行,为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为一江清水绵延后世不断贡献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