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若葵
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指导,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滨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家长大会5月18日至19日在山东省滨州市举行。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健全育人新机制,建设教育新生态”。会议聚焦“十四五”规划期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研究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中落实“五育并举”培养目标、构建新型家校关系等热点难点问题;总结创新家长学校专业化建设及城乡全覆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经验和模式;创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位一体促进家庭教育健康发展的新生态。来自全国各地家庭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优秀家长代表和优秀“家校社共育”实践区代表进行了经验交流和智慧分享。
家校社共育“滨州模式”在全国推广
在本次大会上,全国家校社共育实践区负责人、北京三宽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三宽”)院长萧斌臣介绍,早在2014年,滨州就开始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2015年,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三宽合作探索全国第一个家校社共育实践区建设,着力疏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重结果、轻过程、重说教、轻陪伴等问题,提升家长素质,改善育人环境,重塑教育生态,成为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第一个全国家校社共育示范区。
以滨州市博兴县第三小学为例,学校组建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全体班主任、优秀教师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让教育者先受教育,成为家校社共育专家;组建志愿者宣讲团,每年有超过200名优秀家长被选拔为家庭教育志愿者。规范家委会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委会活动,开设菜单式家长课程,让全体家长自觉走进家长学校学习。同时,借助三宽教育平台、“五老”等专家资源,通过线下线上为家长提供咨询指导和服务。
8年来,在专家团队的引领下,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打造家校社共育与家长教育示范新高地,将家校社共育作为民生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现了家长和教师、城市和乡村、公办和民办教育、学校和社会三宽家长学校全覆盖,探索出了43356的家校社共育路径:即全面实施家长教育、教师培训、学生成长、公民教育四大工程;经历了唤醒普及、个性化服务、协同育人三个阶段;形成了家校社联动的三方共育体系;拥有党委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主抓、专家团队引领、教师先行示范、家长全员参与的五位一体方法论;收获了起步早、行动快、组织实、引领专、定位高、效果好的六大成效。如今,家校社共育“滨州模式”已在全国125个县市区的1.5万所学校、幼儿园和社区复制推广。
各地协同育人实践初见成效
自2020年起,重庆市关工委与市文明办、市教委、市卫健委、市妇联联动在全市开展家校社共育及家庭教育实践校建设。三年来,已覆盖10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和社区,初步建立起市、区、校、班四级三宽家长学校课程学习云平台,组织18万名家长教师参加学习。同时,组建心理成长关爱团到基层宣讲家庭教育促进法、红色家风故事等,联合西南大学等成立市关工委青少年心理成长关爱中心,开展公益性心理咨询。市关工委副主任高沙飞在大会开幕式上说:“如今,实践校的许多学生家庭将过去的麻将桌改成书桌,把酒柜改成书柜,陪伴孩子阅读、活动的家长越来越多;亲子关系改善,家庭关系更和谐,学生的行为习惯向好,家长主动与学校对话,家校关系更融洽。”
内蒙古扎兰屯市兴华小学单亲学生、留守儿童较多,家校合作难度大。该校校长王淑凤介绍,学校为此建立家校两级家委会,并发挥“五老”作用,密切与家长的沟通。成立家长学校讲师团,对家长教师分别进行幼小衔接、小初衔接、习惯养成、心理健康等主题培训。很多家长表示,“通过学习,知道了孩子健康成长比得高分更重要,学会了以欣赏、鼓励代替训斥、打骂。”“我尽量少刷屏,给孩子示范有节制地使用手机……”学校设置了爱心课程,师生一对一牵手,制定帮扶方案;联合爱心单位和个人实施助学行动,建立家长志愿者服务队,帮助困境儿童实现心愿。学校每学期通过问卷、微信、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开展线上线下家访、家长沙龙、家长开放日活动,设立校长信箱和接待日,解答家长的疑问;学校还鼓励学生和家长互写家书,增进亲子交流。对此,萧斌臣认为,学校开展写家书活动,有助于在家庭中建立亲情联结,家校社协同,实现教育最大化,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家长张帅军是家校社共育实践的受益者。早在2013年,他和家人就参加了县教育局家教中心组织的国学经典亲子诵读会,夫妻二人每天早晚陪孩子诵读,长达6年之久,熟读熟背经典名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015年暑假,张帅军带着11岁的儿子和他9岁的小伙伴从河南省范县出发,历时6天,徒步行程135公里,到达山东曲阜,参观了孔府、孔林、孔庙,拜谒了孔子,挑战自我成功带来的喜悦,令孩子们无比自豪。2016年暑假,他和儿子徒步前往河南新郑黄帝故里,历时11天,行程283.5公里;2017年暑假,父子俩历时15天步行至北京,行程525公里,参观了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等名胜古迹。其间,他们曾两次抄近道,都误入歧途,儿子深有感触地说:“不走捷径才是最佳捷径。”同时也懂得了“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的人生哲理。2018年暑假,张帅军联合三个家庭去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勒格觉村体验生活。临走时,孩子们流着泪说:“长大了,我们要消除贫困”“要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他们留下了画笔、玩具、图书,以及除路费以外的所有现金,这次体验激发了孩子们向上向善的力量。
家长有修养,孩子有教养
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的作用举足轻重,要培养好孩子,家长的修为甚为关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在大会发言中阐明了家长的修养与养育的关系。
李玫瑾认为,0~3岁是心理抚养阶段,在此阶段,孩子被谁抱在怀里、和谁开始一种情感关系,将奠定他的早期情感发展,对其今后的性格、人格特征以及心理健康发展等至关重要。3~6岁是教养阶段,这个阶段孩子要发展他们的社会行为,养成各种行为习惯。中小学阶段的孩子重点在学校学习知识、技能,家庭要和老师配合好。
李玫瑾说:“身为父母,要特别注重自己的修养,父母修身养性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在她看来,心理成熟的父母具备以下素质:有反思意识,在认识水平上能从解决现实问题和时间两个维度思考,把当下问题放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跨度内来分析。如果家长的思维仅仅局限于眼前,很难让孩子有好的思维。一个人的情绪管理好不好,跟他出生第一年家庭的养育方式密切相关,好的情绪培养好的情感,因此,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还要完全满足1岁以内孩子的所有情绪。在家庭中,夫妻双方要彼此尊重,学会沟通,形成默契,有修养的父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情绪起点。家长要从容淡定,以身作则,随时给孩子好的示范。父母要让孩子对生活、对外界保持好奇、关注、思索的状态,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找到自我的价值,家长有信心孩子就不会慌。
在李玫瑾看来,好的婚姻是好的养育基础。有修养的父母,会彼此滋养、彼此成就、彼此互补;会通过晓之以理、以身示范教育孩子从小懂得生命是平等的,懂得尊重他人,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夫妻共修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
人的道德观念是在实践中养成的
目前,在很大程度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还是倾向于知识教育,中小学生睡眠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心理问题频发。
在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孙云晓看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就是在立德树人总目标下,学校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知识教育,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生活教育,社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实践教育。因此,家校社协同育人最重要的指标应该是学校做好知识教育,家庭做好生活教育,社会做好实践教育。
教育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孙云晓认为,如果没有深厚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这个环节,孩子们是不可能懂得人生、真正养成一种道德观念的,立德树人就成了一句空话,是空中楼阁。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也要非常重视家庭的生活教育,为孩子提供丰富的人生体验。
孙云晓说:“真正的家庭教育一定是注重家庭的教育,家庭在先,教育在后,而家庭的本质是相亲相爱的家人关系,特别是夫妻关系向上向善。”他认为,家校合作的方向不是让家庭变成学校,而是让家庭更像家庭,只有当家庭充满魅力,才能有最好的家庭教育,也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