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扶摇
隐形期待在婚恋中很致命。Ta要把我放在第一位;Ta要记住我的喜欢和不喜欢;Ta不能和异性聊天……这些期待合理吗?
一位朋友最近和男友分手了,因为双方的期待出现分歧。她和男友原本相处得很甜蜜,但最近越来越心累。她小心翼翼沟通过多次,比如有重要的事情要失约就提前说一声,两个人有空时可以多待在一起。每次男友都答应,但很快又回到原点。为此,他们吵过多次。
男友觉得时刻要顾着另一个人的感受很难,自己也没了独立空间和自由,太累;她也累,觉得男友有时太过自我,如果他能多换位思考,就不会一次次让人这么失望。明明喜欢对方,可真的没法再忍受对彼此的失望,于是分手了。
其实,如果努力过最后还是分开了,那可能是因为双方本来对这段关系的期待相差太多。
过高期望是毁掉爱情的元凶
亲密关系刚开始时,总是容易出现“晕轮效应”。你会把Ta的一些优点当成Ta的全部,觉得对方是一个完美的,可以满足你全部需要的人。可一旦对方不能满足时,争吵就开始了。
降低期望值,真的会减少失望吗?
你觉得Ta明明可以做到,又不是什么很过分的要求,哪怕稍微重视一点,都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对方觉得明明在一起了为什么要计较这些,压力越来越大,想要远远逃离。
人一旦进入关系,难免会有过高的期望,可是过高的期望会变成对伴侣的过分需求、要求。很多人认为,对一个人的需要,就是对一个人的爱。只要Ta给你爱,满足你的期待,你的心情就会很好,一旦Ta做不到,你就很生气。因为,你需要Ta的回应来给你安全感。尤其是小时候缺爱的人,长大后谁对你好,你就不自觉地想要依赖Ta,索取更多,去弥补过去的伤害。
可Ta是伴侣,不是父母,如果你不能接受伴侣本来的样子,不让Ta自由地做自己,而是强行“改造”Ta,就像前面那位朋友,她期待的是一个能给她安全感的男友,可男友期待的是一个懂事独立、能为他分担的女友,他们更想从对方身上得到满足,实现自己的强烈需要,却很容易忽视对方的想法。
把本应该自己处理的东西推给了伴侣
我们每个人对关系都有着美好的期待,都希望有一个人能无条件地爱自己,像接受自己的优点一样,包容自己的所有坏脾气,通过这种被爱的感觉,弥补童年没有被关怀的创伤。
但这太理想化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把本应该自己处理、消化的东西,都推给了伴侣。带着这样的想法进入一段关系,结果往往是失望和愤怒。
著名心理学家曾奇峰说过,如果一个人在成年的亲密关系里,还像个孩子一样,对所爱之人的要求是“你必须满足我的所有需要”,这种亲密关系迟早会被自己破坏。
没有谁爱谁就该无条件付出的道理,每段看起来让人羡慕的关系,都曾经历漫长的成长。只有当你有能力处理自己的脆弱和期待,才不会过分依赖对方,也不会在对方不能满足你时要死要活。
处理关系里的期待,让关系通往幸福
很多人会选择一种不太恰当的方法去处理自己的期待:压抑。
我降低我的期望,我不期待你对我好,我再也不需要你了。说是这么说,可是内心还是渴望对方能从自己的肢体语言、态度上发现点什么。结果对方什么都没做,你就会感到加倍的愤怒和失望,因为你的期待只是被理智压下去而已,亲密也会这样一点点消失。
美国婚姻问题专家温格·朱莉在《幸福婚姻法则》里写道:“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会有200次离婚的念头和50次掐死对方的想法。”
能一起走过许久的关系,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百分百匹配的。重要的是在失望、焦虑、愤怒以外,我们能否以此为契机,合理处理自己在关系里的需求,并且有效沟通,达成共识。
1.我的期待,是他必须完成的吗?
当你失望的时候,首先,你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要求有没有太高。当自己无法判断时,可以想想你对普通朋友的期待是怎样的,或者跟要好的朋友聊一聊,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想法。
其次,要给对方改变的时间。今天说了不可能明天就完全改过来,可以慢慢磨合,多一些耐心。
如果对方实在是很合理的基本期望都做不到,那么就可以考虑换人了。
2.非暴力沟通,将潜在的需求放在明面上说。
我们常以为自己的要求已经足够明显了,结果对方看上去跟没事人一样,别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甚至连你生气都不知道。这也是大多人的想法:如果Ta真的爱我,不用我说Ta都该懂我。
更深一层的想法是,如果我对Ta明确提出要求,那么Ta就有明确拒绝我的可能性。这会让人觉得很受伤、很失落,可是暗示式交流,对方听不懂,结果也一样会失望。
所以,你可以先问自己,为什么会生气失望,到底是Ta错了,还是你要求Ta只能用你喜欢的方式来“爱”?接着,你可以告诉对方你的情绪和真实需求。当Ta知道你行为背后的动机,才知道怎样更好地和你交流。
而如果伴侣一直期待你去改变,你可以多了解下Ta到底是哪里有不安,内心深处在呼唤什么,多给对方一些包容和理解,但也别太委屈自己。
3.要成为自己的支撑,别等着伴侣施舍。
有时候,坦诚的沟通不一定能挽回关系,但能帮你们看清楚两个人的分歧在哪里,还有没有走下去的可能性。
伴侣不是为了满足一个人的期待而存在的,即使进入了亲密关系,也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生活,你的喜怒哀乐不应该全部维系在一个人身上。
加拿大心理学专家克里斯多福·孟在他的《亲密关系》里写道:“你要认清自己是一个有能力追求幸福的人,你不需要从配偶那边获得一些关注,获得一些特殊的照顾。”即使分手,你也能一个人好好生活下去。
(作者系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