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杨娜
五月的江苏,微风拂面,站在南京市浦口区的东龙山郊野公园高处极目远眺,长江进入江苏段的沿岸草木葱茏,平缓的江面上,一艘艘货船悠然驶过,一派娴静舒适的滨江美景。
几年前,东龙山郊野公园的所在地还是南京永华造船厂。为落实长江大保护,恢复长江生态岸线,南京市浦口区自2018年起对长江岸线的船厂码头进行整治。经过历时两年的整治复绿,包含永华造船厂在内的众多船企码头退出历史舞台,变身绿意盎然的生态公园。浦口区的长江岸线整治工作被水利部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推广。
作为全国拥有长江岸线最长的省份,江苏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打造浦口区的“春江十里”,破解常州段的“化工围江”,沿江地区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不断擦亮生态“底色”,进一步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增势蓄能。
昔日“十里造船带”,“蝶变”满目皆翠生态廊
南京市浦口区,万里长江进入江苏的第一站。浦口区约28.5公里的长江岸线,其中18.9公里就在桥林街道。
因水势平缓,曾经的桥林街道长江岸线最多时集聚了近50家修造船相关企业,厂棚林立、机器轰鸣,俗称“十里造船带”。长江沿岸保卫战打响后,“十里造船带”成为浦口长江岸线生态整治的重点区域。
“修造船相关企业红火时,确实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但船厂切割、轧钢、喷漆、除锈等作业也对当地大气和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桥林街道党工委委员、人武部部长杨庆松回忆。2008年后,船舶航运业持续低迷,一些中小船舶修造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桥林“十里造船带”岸线长期处于占而不用、乱占乱用状态。一批混凝土搅拌站、砂场乘虚而入,风一吹来沙尘漫天,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2018年6月,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发现了长江江豚保护区浦口段的“生态欠账”。浦口区立刻以雷霆之势开启了长江沿岸生态保卫战。桥林街道分三个阶段实施了沿江码头整治、江豚保护区整治、长江岸线专项整治工作。
杨庆松坦言,推进整治工作的过程中肯定有困难,“2018年长江岸线专项整治工作共涉及占用企业47家,有的企业不支持也不配合整治,我们就多途径反复地做工作,把政策给企业解释清楚,让企业消除心理疑虑,明确整治目标要求及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整治工作。”
截至2020年11月底,浦口区全部完成长江岸线利用问题的整改销号,累计投入约24亿元,整治违法违规项目47项,共完成拆除龙门吊、破碎机、盾构机等设备300余套,拆除建筑物约13万平方米,清除水泥地坪、砂石地坪等150万平方米,复绿面积约170万平方米,恢复生态岸线约11公里。
整治以后,新建的东龙山郊野公园“替代”了永华造船厂,在正屿造船厂的原址上建造起周营公园,原为长江岸线浦口段与驷马山河交汇口的一处非法码头改建为驷马山河公园。
环境变好了,桥林街道的沿江公园不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周边居民,前几年几乎看不到的“长江大熊猫”江豚也多次现身浦口段江面。
因企施策促绿色发展,破解“化工围江”难题
长江常州段岸线总长25.8公里,这是江苏省8座沿江城市中岸线最短、功能布局最全,也是“化工围江”特征最明显的区域之一。
近年来,常州市吹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集结号,先后累计投入165亿元。其中,55亿元实施沿江环保基础设施建设,65亿元用于淘汰落后产能,剩下的45亿元投入提升监管能力和生态治理修复,极力破解“化工围江”生态难题,推动长江母亲河重焕生机。
坐落在长江沿岸的常州长江大保护展示馆由腾退化工企业旧址改造而来,用工业遗址里的一砖一瓦记载着沿江生态的点滴变化。“2013年园区化工生产企业总数127家,通过‘减化行动’至2021年底,企业数压缩至47家。”展示馆内,墙上的这段数字展现了常州“砸笼换绿”,推动长江大保护的治理成效。2020年以来,沿江1公里范围内已实现低质低效化工生产企业全部“清零”。沿江生态复绿累计超3300亩,生态岸线跃升至80.6%。
“针对园区内127家化工生产企业,我们并不是一拆了之、一关了之,而是对企业进行系统评估,科学地决定企业去与留。保留的企业,我们会为它编制《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倒逼企业加大安全环保投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常州长江大保护展示馆工作人员介绍。
“还长江水清岸绿,滨开区各项经济指标不降反升。”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赵文君介绍,2022年,滨江经济开发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0.35亿元,同比增长4.3%;完成工业总产值1055亿元,同比增长15.9%。常州在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探索中成效初显,正在打造沿江绿色发展的新样板。
三个1/3生态保护理念,以“留白”智慧建设“大江风光带”
2021年,泰州靖江被划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核心区。早在2016年,拥有长江岸线54公里的靖江率先提出了三个1/3的沿江生态保护理念,即1/3绿色发展,1/3开发性保护和1/3永不开发。
“靖江下定决心让岸线留白,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完成了36个沿江岸线占用项目的清理整治工作,累计清退了沿江企业12家,另外我们也新增了生态岸线6.4公里的省级特色示范段,靖江的沿江湿地保护率也是达到了60%,我们可以非常骄傲地说,以前的‘工业锈带’,现在已经华丽变为了‘大江风光带’。”“90后”讲解员谢菀桐说。近年来,靖江深入推进健康长江行动,全面落实了河长制责任管理,在入江河道闸口建设了一体化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另外,在长江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作为江苏省渔船和渔民数量最多的沿江县市,靖江提前打响了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我们通过拆解报废、综合利用和变废为宝等方式,在2019年年底的时候,实现了1031艘渔船全部退出,4983名渔业人口全部上岸实现再就业。”谢菀桐介绍。
这些年,靖江以“留白”的智慧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相继建成牧城公园、音乐花海广场和东线第一帆纪念公园等标志性的工程,共同组成了沿江最美绿色生态廊道。
牧城公园内绿树成荫,湖岛相映,是江苏省最大的综合性滨江湿地生态园,被誉为靖江的“中央绿肺”;东线第一帆公园分布有“东线第一帆”纪念馆、千帆广场雕塑群、支前雕塑群等参观游览点位;音乐花海广场前身是凌乱不堪的货物码头和砂石料堆场,2019年,靖江经过精心设计打造,形成音乐花海。从空中俯瞰,犹如色彩斑斓的地毯平铺在长江靖江段岸边,满眼绚烂。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令老百姓最具幸福感的公共产品。江苏省委研究室副主任焦建磊表示,未来,江苏将继续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实现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