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爱生活·时尚 PDF版下载

栏目:记忆中的味道

版面: 爱生活·时尚

茂名街巷,捞粉如蔷薇处处开


    粤西捞粉的粉皮讲究薄而透,夹起撑开,薄如蝉翼。若是坐在有日头照射的位置,挑起粉皮,香气袅袅,晶莹剔透,若做宣纸来写,这阳光的笔触绝对能力透纸背了。

    ■ 蔡浩杰

    在广东茂名大大小小的街边早餐店,总能听到这样的点菜声:“白粥和捞粉。”这两种做法最简单的食物,点单率超级高,是茂名人早餐的标配。

    那日,我还没来得及卸下行李,就匆匆赶赴宝安聚餐地点。许大师不断开玩笑说:“小跑过来,等你开台。”我一路小跑,一来真怕一桌人等着,二来只想快点到店,看看这传说中的粤西小馆有多地道。快一点,再快一点。

    事实证明我多虑了。当我气喘吁吁坐下,跟新朋旧友一一打了招呼,听到有人说着“刚开始,慢慢来”。我倒了杯温茶暖胃,一边与朋友低语,一边趁着大家谈笑的间隙,迅速搜索着期待已久的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捞粉。

    米浆蒸熟,大刀切条,淋上特制香油和酱油,撒上蒜末、芝麻,一碟地道又好看的粤西捞粉便大功告成。粤西捞粉的粉皮具有薄、滑、韧的特点。不同于潮汕肠粉的粉皮厚实,粤西捞粉的粉皮讲究薄而透,夹起撑开,薄如蝉翼。若是坐在有日头照射的位置,挑起粉皮,香气袅袅,晶莹剔透,若做宣纸来写,这阳光的笔触绝对能力透纸背了。米浆铺得大而薄,褶皱也更为密集,卷起来的粉极具韧性,也正是这百褶裙摆般的构造,给酱料的附着添了些面积。夹一箸粉,米香裹着酱香在咀嚼间爆开,着实享受。

    粉皮若是白纱,酱料染上的黄褐色,便像极了黄甲,隐隐约约透露着低调和傲娇。“粉的差别不大,最精彩的是店家的油。” 橙哥扛着几支果酒进来,扒拉一小碗捞粉后,对此粤西名吃赞叹不已。但凡问及粤西老板,八成会告诉你,这是老家寄来的油,甚至会从后厨提着油桶,坚定说道“自家酿的”,一脸的自豪。

    之前在广州的住处,楼下开了一家早餐店,老板是化州人。除了拿手菜香油鸡,捞粉也甚是紧俏,尤其是花生油香极了。有一次去得晚了些,自家炒的辣椒圈也没了。“用完这一瓶,下个月又得回化州驮油回来咯。”言语间老板好似埋怨,又好像在炫耀。

    和化州香油不同,吴川捞粉的油则加了韭菜。韭菜炸至发黑发干,又加进葱姜等香料,香油的层次更为丰富。想起前年冬天在上海吃的葱油面,饥肠辘辘时,葱油香气甚是治愈,而这韭菜油捞粉做早餐,让人没理由赖床吧。

    粤西捞粉,乍一看真谈不上多么高端。可恰恰是简单的食材,赋予每一个早晨无与伦比的期待。单单是粉皮,要讲究陈米制作,米太新,则弹性不够。而油的制作,更是费时费力,火候与时间的把控,更显厨师经验。

    茂名的朋友曾介绍捞粉配粥的吃法,一是习惯,二是美味。米汤的稠配上捞粉的弹,间或还有蒜的辛辣和油的醇香,想想都十分诱人。

    许大师转身去对面街买牛杂时,橙哥又点了一份捞粉。粤西牛杂配捞粉,原汁原味,若是来个粤西全家桶套餐,牛杂和捞粉都必须拥有姓名。

    杯盘狼藉间,又一碟香喷喷的捞粉上桌了。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