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爱生活·乐活 PDF版下载

版面: 爱生活·乐活

记录,与岁月和解的最好方式


    用文字记录生活、发现美好,是与岁月和解的最好方式。歌里唱的“流水它带走了光阴的故事”,可是当我打开曾经的博客日志,却意外地看到了“我在年年的成长”。因为美好,所以珍惜;因为珍惜,所以记录;因为记录,所以富足。

    ■ 吴明慧

    时间进入六月,2023年的一半过去了。每到年终岁尾,都会感觉自己很富有:存量又增了20万!这可不是银行卡上的数字,而是存入岁月年轮的文字记录。平均每年我能写20万字的生活日志,用文字记录生活、发现美好,是与岁月和解的最好方式。

    早在2006年我就开始写新浪博客了,从那时起,看似平淡琐碎的文字记录便融入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歌里唱的“流水它带走了光阴的故事”,可是当我打开曾经的博客日志,却意外地看到了“我在年年的成长”。

    我在“记录”中成长壮大

    偶然间开启的文字记录,基本属于备忘录功能,我会随手写在办公桌的台历册上,也随手在日期的格子里写下当时的心境,从三五个词到一两句话,日后便渐渐萌生记录日常的想法。可是当我决定记录点什么的时候,又苦于文字功力不够。于是,几乎在记录日常的同时,也开始了文学阅读之旅。黑格尔说:“生命,就是不断把外在变成内在,把内在变成外在的过程。”透过将近20年的文字记录,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内心日渐丰富、强大的过程。曾经借文字扫除胸中不平事,满纸都是负面情绪;事后再借文字反省反思,字里行间多了理解和包容。如今的文字记录已成了过滤器:让我过滤掉生活的乌烟瘴气,只留存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让文字这面镜子照亮生活。

    如今,有了科技助力的日常记录早已不限于文字,照片和短视频大行其道,而我却始终顽固地坚守着最朴素的文本写作。尤其是疫情三年的生活记录,日常烟火抚慰人心,大部分的记录都有关于做饭和吃饭的。

    2020年疫情笼罩下的春天,我的厨艺突飞猛进,写满菜谱的日历是我潜心向学的最好证明——蒸凉皮、炸麻花、咕老肉、炸鲜奶、大盘鸡、咖喱土豆牛肉……

    当我翻开2022年的诗词日历,在那个几乎与外界失联的春天,生活的全部内容都是有关于最基本的生活所需:肉禽蛋奶的艰难补给,在园子里播种了几样蔬菜……最使人愉悦的记录当是春花次第开。此外,闭门居家的消遣除了夜晚的电影,还有白天闲暇时的阅读。这些不寻常日子的日常记录,带给我满当当的安全感,是我度过人生暗夜的巨大财富。

    即便是现在,时常捧起日历,流连于那个春天的某一天:移种花树,佛手、茉莉、紫丁香;买到了鸡蛋,用手电钻改装打蛋器做蛋糕;读《庄子》《阅微草堂笔记》《陶庵梦忆》,其乐无穷;看关于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电影《宁静的热情》……

    在2022年的最后一天,我向这不平凡的一年交出了最为满意的答卷,用文字整理出的年终小结在公众号上连载三天,分别是花事记录、电影清单(连纪录片总计158部)、读书清单(精读23本)。

    因为美好,所以珍惜;因为珍惜,所以记录;因为记录,所以富足。

    记录给予的勇气、静气和底气

    自从养成用文字记录日常生活的习惯,不管多忙,每天一定要抽出时间坐下来、静下来,听一听手指敲击键盘的悦耳声音……每日写字的过程犹如给自己做了一场心灵SPA。写字,是多么浪漫的事啊!尤其是看着手指在键盘上轻盈地舞蹈,一个字一个字地被时间分秒赋予了永恒的生命,这种丰富简直妙不可言。

    热衷于记录日常的人,能把平凡的日子过得丰富而生动,她们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收集寻常时日的细碎温暖。自心尖到指尖涌出的每个字都好似放大镜,将生活中美好的点滴放大来看;而持久的记录习惯使人拥有了沉浸式的慢生活,一笔一画是犁、是锄,是在心上开辟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

    马尔克斯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为了更好地记住,所以格外用心去感知;而那些蓄满了温度的旧时光,某一天会重新回来拥抱我。

    当初孜孜不倦记录下来的“流水账”积累至今,俨然是一笔丰厚的生命财富——所有发自内心的成长记录在我年近半百的人生里,已渐渐化为面对困境时的勇气,抵御奢华虚浮的静气,以及自我更新的底气。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