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职业女性 PDF版下载

栏目:职场调查

版面: 职业女性

护航高校毕业生走稳就业路


    来源:网络

    应届毕业生如何规避企业临时解约风险、如何增强维权主动性、如何加强招聘监管?女报记者专访有关专家——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阳晨

    近日,某公司临时解约应届毕业生的话题引发关注。应届毕业生突遭解约,对市场就业稳定产生影响。如何加强毕业生劳动权益维护,做好就业保障工作?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为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企业为何突发大规模解约?

    根据过往解约纠纷案件类型,中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井荣风律师总结,企业较大规模、单方解除三方协议,一般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尚未走出亏损,现金流限制了后续人力资本的可持续投入。二是受外部经济大环境影响,企业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预判发生变化。三是企业发展战略在短时间内发生大调整,一般表现为从“快速扩张”进入“精细化运营”。四是财务问题,企业营收未达预期。

    “无论出于以上哪种原因,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了‘三方协议’,就应当依法遵照履行。”井荣风指出,一旦用人单位单方毁约,给毕业生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她解释,审判实务中,此类案件,毕业生主张的常见损失包括工资收入损失、房租及押金损失、交通差旅费损失等,实际获赔的金额一般在三千元到两万元不等。

    毕业生如何增强维权的主动性?

    三方就业协议是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确立劳动关系前,确立就业意向并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井荣风强调,其在法律性质上属于民事合同,不属于劳动合同。因此,三方协议依法受我国民法典合同编等法律法规的调整。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了“三方协议”,就应当依法遵照履行。

    对于临时解约中,违约金数额较低问题,井荣风解释,企业单方解约,在审判实务中,各地法院支持的违约金一般在两万元以下。且劳动合同具有人身依附性,很难强制履行,实务中基本都是支持违约金。她认为,较低的补偿金对求职者特别是应届毕业生确实不公平,毕业生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劳动维权意识,最好前瞻性准备工作,防范求职风险。

    井荣风建议,一是提前做好企业的背景调查。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信息是公开、透明的,如果某个企业被曝“欠薪、停薪、福利降低、裁员或涉诉较多”,谨慎选择。二是“先选行业,再选企业”。选择一个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再选择该行业里综合口碑、财务数据、商誉、市场估值较好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三是对于成长型的中小企业,应特别关注财务安全、人员流动比率和核心人才培养机制等因素。四是签订三方结业协议后,毕业生要与企业的对接人员保持定期有效的沟通,及时了解公司的动态,必要时可以主动申请调岗,以避免被动解约。

    如何加强企业招聘行为监管?

    公司的大规模临时解约,不仅仅是结构性失业问题,还将影响应届生整体就业稳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国宇认为,首先企业自身应核实招聘流程的合规性,招聘岗位是否经过严格的论证、是否经过严谨的决策程序,都将直接影响岗位存续的合理与否。

    另外,从保护劳动者角度,相关部门应加强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违约”的监管,开通投诉通道。对于大范围或者频繁违约的情况,可能不仅仅是向应聘者支付违约金的问题,相关部门从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的职责出发,应对招聘单位开展调查,及时向公众披露有关信息。同时,建立“黑名单”制度,针对招聘过程中的失信行为,如经常性毁约、遭多次投诉、不良评价较多等,采取信用监管机制,将负面影响达到一定程度的企业列入“黑名单”,予以公示,提醒广大求职者。

    对于应届生被解约后,其他宝贵的就业机会的丧失,井荣风指出,审判实践中,其他机会的丧失属于间接损失,多数情况下不支持赔偿。她呼吁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对相关求职风险进行专题宣传,特别对“任意单方解约”后毕业生如何维权给予指导教育。

    另外,在签署三方协议时,井荣风还建议设置“底线”,在协议上细化约定企业不同解约行为的不同后果,进而约束企业随意毁约行为。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