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评论

武汉地铁桥隧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工程师莫海利:

日夜坚守 全力守护城市交通“大动脉”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鹏

    武汉长江公铁隧道的最深处距离长江江面64米,武汉地铁桥隧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经理莫海利和同事们逐一打开隧道沿线的消防设施,检查设备的完好程度。

    4.66公里长的隧道,每隔25米就分布着一个消防设施,从午夜时分隧道关闭起开始巡查,走完整条隧道之后,天已渐亮。

    望着逐渐增多的车流,莫海利长出一口气,这条隧道每天有4万余辆汽车和百余趟地铁列车穿过,如同城市肌理中的一条大动脉,确保它的安全就是在为整座城市保畅通,而这,正是她的使命。

    莫海利1984年出生在贵州,求学时曾得到希望工程资助,大学毕业后加入武汉地铁集团。

    2016年,已经从事地铁运营管理工作近10年的她调入武汉地铁桥隧管理有限公司,开始提前为隧道的开通运行做准备。

    上层走汽车、下层跑地铁的武汉长江公铁隧道是国内已建成的直径最大的盾构隧道,也是世界上首条公铁合建的盾构法隧道,被誉为“万里长江公铁第一隧”,堪称超级工程。莫海利团队的职责是负责隧道公路层的运营管理,以及整个隧道的土建结构安全。

    由于隧道在许多方面都是全新设计,可供莫海利和同事们借鉴的经验几乎为零,为了隧道如期投入运营,他们必须从建设期就熟悉相关的情况。那段时间里,每天一到岗位,莫海利和同事们就在还是工地的隧道里来回走,反复看,逐一了解隧道风机、逃生通道、集水井等设备设施的功能,照着设计图从各方面去摸排问题,从运维安全的角度去提出需求,关于隧道泵房和安防监控等方面的建议均得到了施工方的积极回应和改进。

    为了更好制定武汉长江公铁隧道的运营维护管理制度,隧道开通前的最后时刻,莫海利白加黑、五加二地连轴转,带领同事们逐一对隧道的供配电、消防、弱电、给排水、暖通空调等进行系统测试,做到对数万项设备的情况了然于胸。由他们编写的43项维修规章和应急预案,涵盖了系统运行规程、牵引清扫作业、隧道巡视管理、应急预案涵盖防汛、防火和反恐等方方面面,专家组评审后认为,公铁隧道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健全,满足运营管理工作需求,确保了隧道于2018年10月1日开通运营。

    武汉长江公铁隧道开通后,莫海利和同事们又迎来了更为重大的职责。

    “隧道的安全运营关系到市民的通行安全,更涉及城市的安全,一刻都不能放松。”莫海利说。24小时待命就是这位二孩妈妈和同事们日复一日的常态,无时无刻不在紧绷着安全这根弦,遇到大雪或暴雨,即使是深夜,他们也要第一时间采取响应措施,以保障车辆的安全通行。

    虽说隧道里已经安装了大量的传感设备,能实时监控隧道里的各种情况,主线隧道中更是每隔75米就设置了一个摄像头,可以“无死角”关注到隧道内的每一辆车。但莫海利团队依然把实地巡查作为必不可少的保障手段,坚持在每晚收班后,利用凌晨1点至5点的隧道封闭养护时间徒步巡查巡视隧道。

    除了不断加强隧道日常维护保养的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莫海利团队还将预防性维修和维护作为自己重要的工作内容,努力通过预防性维护把可能发生的问题解决在未发生之时,做到防患于未然。武汉夏季多雨,如何在强降雨天气下保障隧道的排水畅通?处置的速度能不能更快点?除了在入夏之前就启动防汛准备工作之外,团队还对隧道综合监控系统的水泵监控模块进行了5次升级优化,并研究增设了集电话、对讲、广播于一体的应急调度指挥系统,实现了对隧道排水系统的实时在线监测和智能化分析,遇到紧急情况可一键启动预案,调度作业人员在10分钟以内到达指定区域进行应急处置。隧道开通以来,桥隧公司每年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隧道进行评估,结果均为A级。

    “对这份工作,我们其实是充满了自豪的。”莫海利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每当想到自己维护的是一座超级工程,而且关系到一座大都市的安全和畅通,自豪感和使命感就会油然而生,虽然辛苦,但他们会继续兢兢业业守好这个岗位,兑现对市民的安全承诺。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