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是除大脑之外,最敏感细腻的人体器官,还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实际上,通过肠镜检查可以看到肠道内的全部情况,包括肠粘膜的微小变化、较小的息肉等,都能在肠镜检查下清楚地看到,临床上将肠镜检查称之为肠癌的“金标准”。但大多数人因为对肠镜认知不足,以及觉得做检查太痛苦、价格太贵、过程繁琐等原因,往往不愿意接受肠镜检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张峥
52岁的桑女士最近一段时间出现了便血症状,她一向都非常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半年前在公司组织的体检中各项指标也都显示正常,因此她只当是上火导致的痔疮出血,没太当回事。然而,越来越频繁的腹痛,让她不得不去医院进行检查。医生建议桑女士进行肠镜检查,在检查中发现她的肠道内存在异常肿块,病理活检显示为恶性肿瘤。
这个结果让桑女士难以接受,明明自己半年前的检查结果都很正常,怎么就患上了肠癌?事实上,当时体检医生曾建议桑女士进行肠镜检查,但她觉得自己身体没有什么不舒服,而且肠镜检查又比较痛苦,就没有去做。医生表示,如果桑女士在半年前就进行肠镜检查的话,病情很可能不会发展至此,这让她后悔不已。
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全球前三 做一次肠镜或能保5年
生活中像桑女士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很多人都对肠镜有天生的抗拒,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做,但这样很可能会让自己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结直肠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目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于全球平均水平的第3位和第2位,且发病具有年轻化的趋势,而我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研究表明,50%-70%以上的结直肠癌由结直肠息肉发展而来,因此对于结直肠息肉的检查和治疗甚为重要。
肠道是除大脑之外,最敏感细腻的人体器官,还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实际上,通过肠镜检查可以看到肠道内的全部情况,包括肠粘膜的微小变化、较小的息肉等,都能在肠镜检查下清楚地看到,临床上将肠镜检查称之为肠癌的“金标准”。但大多数人因为对肠镜认知不足,以及觉得做检查太痛苦、价格太贵、过程繁琐等原因,往往不愿意接受肠镜检查。
《内科学年鉴》上曾发表过一项研究,研究对比了过去20年的筛查历史后发现,结肠镜检查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降低61%相关——其中包括右侧结肠癌风险降低46%、左侧癌症降低72%。
最近几年,肠癌发病率虽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它仍然属于可以预防的癌症之一,从肠息肉发展成肠癌,大约需要5~10年的时间。 如果在还没有癌变前,通过早期筛查发现蛛丝马迹,可以及时制止、降低肠癌的发生风险。所以,早期筛查很重要,尤其是对于肠癌高危人群而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表示,超过45岁还没有做过肠镜检查的人,一定要尽快进行检查,做一次检查可管5年。
身体出现这些异常应尽早做肠镜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李子禹表示,因为结直肠癌早期的症状不明显、不典型,不通过肠镜检查很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等到身体出现明显症状时,病情往往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此时再去治疗难度会增加许多。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郭瑾陶教授介绍,肠镜不仅可以对肠道病变的大小、分布情况等进行直观观察,还可以取组织行病理诊断定性,有效识别结直肠癌、癌前病变与炎症等疾病,对于提高人群结直肠癌的筛查效果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肠镜是消化道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郭瑾陶介绍,多数亚洲国家设定50岁为结直肠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但近些年,我国50岁以上人群结直肠癌发生率显著上升。根据我国国情和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中指出,无论男女,如果年龄在50~75岁,且符合以下任一项者均应列为高危人群,建议作为肠镜筛查对象:便隐血试验(FOBT)阳性;既往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或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癌前疾病。
此外,对于结直肠癌的直系亲属,专家建议肠镜筛查时间应提前至40岁。有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患结直肠腺瘤的风险为对照组的2.33倍,高危腺瘤的风险为对照组的4.5倍,且腺瘤发生年龄提前。有研究表明,结直肠癌患者的无症状兄弟姐妹发生结直肠癌、结直肠进展期腺瘤的风险均显著增加。
李子禹院长提醒:当肠癌来袭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异常表现,这几个症状一定要引起警惕。
便血。便血是肠癌较为典型的一个症状,但很多人在出现便血后会误认为是由痔疮引起。痔疮引起的便血多为喷射状、滴状鲜血;而肠癌引起的便血多为暗红色、伴有黏液,存在于粪便内部。
大便变形。当肠道内存在肿瘤时,会导致粪便受到挤压,继而出现形状异常的表现。如一些人平常排便较粗,但近期粪便突然变细、变小,则要引起警惕。
持续腹痛。肠癌会引起患者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一系列的胃肠道不适症状,疼痛的位置多出现在中下腹部。早期疼痛感一般不太强烈,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感会越来越强烈,且会演变成持续性的。
中国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调查数据显示:97%的患者在确诊前没做过肠镜,首次确诊的患者83%已经处于中晚期,其中有44%已出现了肝肺转移。在确诊的患者中,仅有6.9%为主动体检发现。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医学部副主任医师王鑫鑫表示,目前肠癌的原因还不是特别明确,可能和肠道的炎症以及相应的息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放射、环境、心情等有关系。目前科学研究还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肠癌,只有通过定期体检、肠镜的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关链接
做肠镜前要做好哪些准备
肠镜是用于检查直肠病变和结肠病变的一种比较直观的手段,通过检查可以观察肠道黏膜的具体情况,建议在检查前听医生指导做好相应的准备。
首先,患者要将自身的情况明确告知医生,包括是否有心血管疾病、是否有家族病史、是否服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是否抽烟饮酒等。
其次,在进行检查的前一周要避免摄入带籽、不易消化的食物。前三天要注意禁烟酒、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低渣的食物为主。
如果患者担心做普通肠镜的过程会很痛苦,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无痛肠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王雪梅特别提醒:做肠镜检查前需要提前做好饮食准备、药物准备、肠道准备、心理准备、评估准备等。
1.饮食准备。在肠镜检查前的24小时之内应保持无渣饮食,尽量吃流质、半流质的食物,不要吃膳食纤维过多的食物。
2.药物准备。如果患者有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的情况,需要在检查前一周停用该种药物,以免在检查过程中出现肠道粘膜出血的现象。
3.肠道准备。检查前一天夜晚需要遵医嘱服用甘露醇、硫酸镁、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药物来帮助排空肠道。只有保持肠道的清洁,在肠镜检查时才能明确地观察到是否存在病变。
4.心理准备。肠镜检查前要调整好心情,尽量不要过于紧张与焦虑,保持心态的平稳。
5.着装准备。由于肠镜检查需要暴露肛门,检查当日尽量穿宽松、易脱的服装,避免穿连体衣、紧身衣,穿着的衣服层数也不宜过多。
6.评估准备。在检查前需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四项、心电图等相关检查,以确定病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否能够耐受肠镜检查。
7.其他。若患有其他疾病,须向医生咨询相关注意事项,如糖尿病患者,若长期服用降糖药或胰岛素,做肠镜前1天,应适当减少用药,以免造成低血糖。
(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