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综合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综合

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呼吁全球携手保护儿童权利

共同应对儿童和年轻人面临的新挑战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景韵润 记者王春霞 发自北京 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于6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两天时间里,来自近百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00余名中外嘉宾,直面人权发展挑战,共议保护和促进人权,为推动全球人权事业发展贡献真知灼见。其中,儿童等弱势群体人权保护被多次提及。

    “儿童是重要的权利所有者,我们需要携手,确保子孙后代能够消除贫困,生活在更安全、更和平、更公平的世界。”在14日下午由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联合承办的“国际合作与全球人权治理”分论坛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桑爱玲女士从当前的世界变局出发,提出如何保障儿童以及年轻人的权利。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数据,在过去的3年里,全球多层面贫困儿童的人数增加了15%,达到了12亿。”在桑爱玲看来,虽然现在距离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只有7年,但世界却经历着多重危机,包括新冠肺炎造成的严重影响、气候变化引起的各种灾害和多重冲突带来的家庭费用危机等等,这些使得儿童的权利也处于危机之中。

    据桑爱玲介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政府从解决儿童的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到共同应对儿童和年轻人面临的新挑战,例如数字鸿沟、儿童在线安全、超重和肥胖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等等,已建立了长达40年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国1992年批准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希望能够继续扩大和中国政府的合作,共同采取行动。”

    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已成为一种必需品。互联网通过即时通信工具和社交网络,成为儿童与朋友联系、学习和行使言论自由权利的重要场所。

    在14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华东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联合承办的“数字时代的人权保障”分论坛上,马来西亚人权委员会儿童权益专员、马来西亚国立大学法学教授诺·阿兹雅指出,面对越来越重要的互联网,马来西亚的人权委员会正在发挥自己的作用,落实法律,减少网络对于儿童的不利影响。

    “在马来西亚,90%的5至17岁儿童都有社交媒体账号,在新冠疫情期间,网络学习成为实现受教育权的最重要途径。”然而,诺·阿兹雅表示,针对儿童的网络剥削已经给儿童的心理健康带来了真切威胁。儿童是脆弱的群体,他们享有信息权、娱乐权和休息权。这些权利必须与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相平衡,以保护他们免受网络剥削的侵害。

    据诺·阿兹雅介绍,马来西亚设立了专门保护儿童的人权委员会,旨在解决关于儿童保护的问题。她建议父母对孩子上网进行控制,中小学开展教育让孩子们知道互联网的利弊,学会恰当使用互联网。鼓励儿童一旦被侵犯及时报告。希望能够在人权方面开展更多教育,就一些政策或者是法律框架提供建议。

    听完马来西亚关于儿童网络保护的内容介绍,坐在诺·阿兹雅一旁的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韩旭至深有感触地说,中国跟马来西亚在保护儿童方面有类似的经验,在2020年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时专门在网络保护一章规定防沉迷制度。此外,也有类似的儿童防性侵等制度,在未成年人遇到性侵时第一时间介入。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