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家庭建设 PDF版下载

版面: 家庭建设

直面“不便托”“不愿托”“不敢托”问题,打好多种措施“组合拳”

打造“幼有善育”幸福城市成都样本


    幼力托育师正在为孩子进行生活教学——擦椅子。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

    6月15日,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走访国家卫健委,就“婴幼儿照护”相关提案内容召开重点提案督办座谈会。该会议透露,民进中央提出的《关于提高婴幼儿照护质量,让家长安心送托的提案》是今年全国政协72个重点提案选题之一,此外还有4件相关提案。这些提案指出了当前婴幼儿照护服务资源短缺、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不足等现实问题,深入分析供需矛盾凸显的原因,明确提出增加有效供给、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建议。

    近几年,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蕴含“大民生”的“小托育”,一直是各级相关部门、社会各界以及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焦点。

    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命名了33个城市(区)为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四川省成都市位列其中。

    一份来自成都市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处的资料显示,2022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2126.8万,3岁以下婴幼儿46.8万。目前,成都全市提供总托位数8.6万个,每千人口托位数4.07个,入托率达到9%。而国家卫健委曾发布的一项调研显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仅为5.5%左右。成都市坚持民有所盼、政有所为,聚焦“不便托”“不愿托”“不敢托”问题,抓发展、促规范,着力打造“幼有善育”幸福样本城市,走出了一条有成都特色、具示范效应的普惠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之路。

    需求:想方设法破解“带娃难”

    幼力星球托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位于成都市跳蹬河街道杉板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面朝居民小区。早上十点,三个小教室中60余名幼儿正跟着老师唱歌、做游戏。

    “最小的不到1岁,最大的3岁,都住在周边两公里范围内。”中心负责人,此前曾从事幼教工作的李芳介绍,中心场地374平方米,是依托社区设立的普惠性托育中心,提供全托、半托、临时托、假期托等各种服务,根据服务方式,收费每月1500元~3000余元。它在成都市太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还有一个可容纳60名幼儿的连锁托育中心。

    拓展社区托育服务功能,利用社区综合体及国有闲置资产推进“蓉易托”社区智慧托育中心建设,着力打造15分钟托育服务圈。成都市以普惠为导向,健全服务体系,积极构建普惠优先、性质多样、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推进家庭邻里式、小区嵌入式、托幼一体式、单位职工福利式、标准规范式等托育机构建设。

    针对群众日益增长的婴幼儿照护需求,成都市还创新性实施“1+N”服务模式,尝试将示范点扩大至社区、家庭,提出示范性托育机构领办社区/家庭托育点或托育点与其建立质量控制关系,实行同质化服务,进一步促进“方便托”,让托幼就近可及。近几年,成都市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逐年递增,目前全市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1726家,其中登记813家,备案363家。

    供给:多方位补齐供给短板

    李芳深感群众对托育需求的迫切,在中心没做太多推广的情况下,很多家长因其好口碑不断前来咨询,目前已提前预订秋季入托幼儿了。同时,她也感到自上而下的关注和支持,2019年开始从事婴幼儿照护服务的中心在今年年初实现了收支持平。

    李芳介绍,2019年,中心由成都创女时代科技社会企业有限公司孵化培育,与在婴幼儿照护服务方面走在前列的上海益乐宝公司联合,成为四川省首家在市卫健委备案成功的社区普惠性托育机构。

    由于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心曾一直处在发展困境中,“2021年入驻杉板桥,得到了街道和社区的大力支持。今年年初便实现了接纳幼儿数量满员。”李芳介绍,街道及社区以服务换场地使用等优惠政策,为中心提供了场地支持。

    “场地成本基本能占到收入的20%。”李芳透露,在成都市寻找一个符合托育中心规定标准,又价格低的场地非常不易。这样有力的支持来自成都市不断强化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的政策指导。

    成都市综合运用规划、土地、财税、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建立托育机构建设补贴、运营补贴、以奖代补等制度,给予示范性托育机构一次性奖补20万元,给予普惠托育机构托位补贴3600元/托位/年。这样的支持还细致到了托育机构的日常各项开销中,如落实托育机构水、电、气执行居民生活类价格。为托育机构提供“蓉易贷”普惠金融服务,组织开展托育消费补贴券活动,为托育企业纾困等。

    “政策支持中,对人才的培训也很给力。”李芳说,“针对托育员开展的医学、心理学、0~3岁幼儿发展等专业培训越来越完善,托育员均可免费参加。”

    成都市开设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的高(中)职院校21所, 保育专业点25个;实施保育师婴幼儿照护技能提升培训项目,按3490元/人的标准补贴。

    专家:“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为了构建主体多元、优质普惠的托育服务体系,成都市打出了财政补贴、购买服务、提供场地、减免租金、税费优惠、人才支持等多种措施的‘组合拳’,形成了本地特色的托育服务品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儿童福利与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张柳说。

    她认为,成都市作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一方面提升内生性因素,包括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改善外部性因素,包括支持政策、行业治理规范、人才支持等来破解托育服务发展难题”,这些均具有示范价值。

    “成都市将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纳入了民生实事,建立党政主导的统筹推进体制机制,创造性探索‘1+N’‘医育结合’等服务新模式,三年中便将入托率从4%左右提高到9%,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妇联执委、四川省政协委员郑胜兰介绍,她曾在调研和实践后,在省“两会”中提出了“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以贴近基层的措施破解普惠托育难题”的提案。

    郑胜兰在调研中发现,全市普惠托育机构平均收费每月3000元,“不算一个很低价格”。“对于群众来讲,接近公立幼儿园收费标准的托育机构可能才算‘普惠’,心理价位在2000元左右或者更低。”她建议,其中的1000元差价,“应该由一个部门统一起来花,变成普惠托育消费券,直接补贴到入托幼儿的人头上”。由此来形成消费拉动的张力,既补贴消费者,也切实地补贴给托育机构,“才是用市场的手段去培育市场。”

    对此,已在托育领域中实践了3年多的李芳,则提出母婴照护机构的初期阶段最为困难,她建议政府的补贴若能扶持一定标准下的初创阶段的普惠托育机构,将更切实有效地扩大供给。

    “托育政策设计得再好,要靠托育机构提供服务,儿童和家庭才能享受到。”张柳也赞同有针对性地在硬件设施、专业人才队伍两方面为托育机构提供深度支持。她提出可“针对不同类型机构制定‘政策工具包’,明确托位建设、人员培训、机构运营等具体补贴标准、申领条件,适当简化优惠政策获取的流程和方式”“制定行业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准入机制,持续激发从业人员职业成就感,通过职称评审体系为他们搭建一个支撑专业成长的迅捷通道”。

    李芳在实践中还感受到,前来中心托育的幼儿,大多集中在2岁左右,她希望能再加大力度开发更低龄的幼儿入托需求。在她看来,越小入托或将更有益于儿童的茁壮成长,也更利于家庭的发展。她认为,要从改变认知开始破题,“希望卫建委、宣传部、妇联等相关部门能在家庭教育的深化中,加入相关知识的科学普及和引导。”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