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理论 PDF版下载

栏目:特别策划 性别视角下的人口高质量发展③

版面: 理论

供需政策协同发力 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阅读提示

    我国人口发展随着生育率和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呈现出不同时段的特征规律,恰好与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发展阶段相重合,带来若干关键性的转折点。在不同的时间点内处理好人口相关问题,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中长期发展,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性别视角下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关注人口在生产消费领域的作用,也注重社会再生产劳动价值体现。本文作者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全面厘清人口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从供需政策协同发力,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 聂真真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上强调,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我国人口发展随着生育率和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呈现出不同时段的特征规律,恰好与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发展阶段相重合,带来若干关键性的转折点。在不同的时间点内处理好人口相关问题,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中长期发展,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性别视角下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关注人口在生产消费领域的作用,也注重社会再生产劳动价值体现。

    供需视域下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新时代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不仅指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动态均衡,更强调人口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之间的动态均衡。人口系统并不是外生于经济社会系统,而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人口高质量发展应放置在新发展阶段总体的理论体系下研究。传统增长路径下中国公共政策制定往往优先考虑经济增长的需求,中国以丰富和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作为比较优势,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加工组装为主融入国际产业链,创造了“人口红利”,推动了GDP高速增长。但伴随着经济人口双双进入“新常态”,中国势必从经济赶超模式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模式,从单一物质增长转向促进人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和平稳的经济发展。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着经济发展,经济成果也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有必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全面厘清人口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从供需政策协同发力,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从供给侧看,人口作为生产者,其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直接影响劳动力的规模及素质。人口高质量发展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对立统一的关系,应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加大力度培育现代化人力资源,是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

    从需求侧看,人口作为消费者,其总量、年龄/性别结构及收入分配都对消费需求产生影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制的反映生活品质的人类发展指数,包括人均GDP、教育和健康三个板块,均与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一致。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满足人口教育、健康等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人口高质量发展须供需政策协同发力

    随着我国人口经济进入新常态,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亟须在总量调控基础上,应用结构性工具破解结构性矛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现阶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相结合,体现了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理论的创新。这些政策举措不仅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将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当前结构性矛盾体现在如下方面。供给侧方面,在从人口大国转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过程中,就业市场面临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和结构性短缺并存的问题。一是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如企业一线普通工人招工难的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去产能等结构调整中还产生了大龄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二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资源分布不平衡,我国人才区域布局仍不均衡。各类人才重点向华北、东南地区集聚,部分中西部省份和东北地区人才大量外流。

    需求侧方面,随着人口进入负增长,人口变化对需求侧的冲击越来越明显。人口老龄化加剧,通常消费能力会随着年龄的提高而减弱,消费需求结构也会发生显著变化。“七普”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达到18.73%,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同时高龄化现象日益凸显。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也会导致消费萎缩。

    人口发展视域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理解为技术进步或高端产业升级,更是通过逐渐减少全球产业价值链低端的依附型企业,对其进行转型升级,创造更多的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服务管理等价值链高端的就业岗位,以促进人力资源培育与产业结构需求相匹配,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之本,是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人口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之间的一致性关系,具有明确的需求侧政策含义。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应通过调节收入分配,扩大有效需求,以支撑人口高质量发展。在初次分配领域,应增加劳动报酬,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再分配领域,应从生育、养育、教育、社会保障和养老等全生命周期入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释放消费潜力。这些举措不仅能取得稳定乃至扩大消费的效果,还会加速低收入家庭、地区的人力资本积累,有益于改善人力资本的不平衡发展态势,有益于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供需政策须纳入性别视角

    在人口经济领域中,社会性别关系主要表现在社会性别分工和劳动价值体现上。供给侧方面,女性从事的文职类职业、后台职能岗位更容易为AI技术所替代。IBM首席执行官预计,未来五年有30%这类的职位会被自动化取代。就业领域的性别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因此,尤其要注重提高高校、职业院校女毕业生的就业匹配度和劳动参与率,完善小微创业者扶持政策等。

    性别视角下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关注人口经济的传统领域,也注重社会再生产劳动价值体现。女性主义经济学倡导打破公私领域分离的生产模式,回归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从竞争型经济增长模式向关怀型经济发展转型。这与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谋而合。社会再生产活动包括了对家庭成员、伙伴的照料,还包含教育、健康、福利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这类活动不仅须以一定的物质经济作为基础,更需要人与人之间平等社会关系和情感联结作为保障。最新研究表明,在人类发展和性别平等都达到较高水平的条件下,生育率会出现反弹趋势。社会再生产劳动将为助力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中华女子学院)

    注:本文系重大课题“性别平等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的阶段性成果。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