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 王丹丹
一幢幢白墙黛瓦的建筑掩映于稻田花海之间,和谐美丽;在“稻田咖啡厅”里点上一杯咖啡,凭窗而望,放飞思绪;坐上一趟亲子花海观光小火车,来到烘焙工坊一起手做面包,到无动力乐园撒欢,乡村处处儿童友好……这便是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永旺村的日常。
6月下旬,镇海区庄市街道、大学科技园妇联组织妇联执委、村(社)妇联主席、最美家庭代表、最美女性代表等70余人走进永旺村开展研学研讲活动,她们满眼惊喜,满口称赞,切身感受“千万工程”带来的乡村巨变。“生活比过去好得多了!”村民一句简单的话,道出了“千万工程”带来的万千幸福。
曾经的永旺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里没有像样的路,环境与“美丽”两字相差甚远。实施“千万工程”以来,永旺村历经了“洁、美、融、富”四个阶段,通过农房“三权分置”、“腾笼换鸟”淘汰低小散企业等模式,盘活村内闲置建设用地和闲置厂房,使村集体收入由2003年的40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450万元,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幸福网红村。
在老中青三代共话“千万工程”宣讲会上,大家观看了66岁的陆仙芬用7本泛黄笔记本写满为民情怀的先进事迹。“短短的二十年,身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咖啡馆原本是个废品回收站,经过几个年轻人的改造,如今已成为网红打卡地。”老年代表陆仙芬看到永旺村的变迁感慨万分地说。
中年代表、永旺村妇联执委、时新农场负责人汪群英则讲述了从农业致富到农创共富的故事。
“以前在泥土地里种植草莓,接连地弯腰劳作,又费时又费力,一天下来衣服、鞋子沾满泥土,前来采摘的顾客的体验感也欠佳。”汪群英回忆说。
恰逢永旺村土地流转之时,汪群英果断重新选址,打造了时新农场。她主动查阅资料、走访学习,边摸索边实践,引入了高空种植和高架种植两种新模式。如此一来,种植和采摘环境变得干净明亮,在草莓棚里剥除老叶、修剪藤蔓的工作也不再那么辛苦。“有时候,我可以一天都‘泡’在农田大棚中,这里是先进农业技术的益处和魅力所在。”
致富路上,汪群英也没有忘记身边的姐妹。她的农场开设了农创、农技各类课程,共计培训周边妇女230余人次,每年可带动110余名妇女增产增收。
发生这样翻天覆地变化的村庄,不单单是永旺村。20年间,庄市街道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推行“四村一线”共富党建联建,以永旺公路为轴线,串联起勤勇、永旺、光明、万市徐四村,建设“四村一线”乡村振兴示范带,构建起乡村宜居与产业赋能相互支撑反哺的良性循环系统。
“我们村里的农宅大多建于20世纪80年代,老旧简陋。随着‘千万工程’的实施,村民大多住上了农民别墅。”青年代表、光明村妇联主席姚颖蕾,从永旺村谈到了光明村,语气中有掩饰不住的自豪。
光明村有一处新村,那里有农民别墅588套、多层公寓135套,绿化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建成了花园式别墅农民居住区。这些年,在“千万工程”持续深化下,新村的各项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村民的幸福指数芝麻开花节节高。
身为一名光明人,姚颖蕾从小见证了这些年的变化。2018年,她从见证者化身一位践行者,积极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她组织开展反邪教宣传、文明城市创建、垃圾分类、消防排查等志愿活动,为困难妇女送去“娘家人”的慰问与关怀。通过文化礼堂,每年开展大大小小文化活动、健康讲座二十余场,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
“现在,我们村正在深化‘千万工程’,改造提升由篮球场、羽毛球场、儿童乐园、塑胶跑道等组成的全民健身广场。”对于未来,姚颖蕾满怀期待。
老中青三代人结合自己感受,讲故事、亮观点、说事理、谈感悟,生动讲述了“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美丽乡村的精彩蝶变。
台上娓娓道来的宣讲,触动着台下人的心弦。“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20年持之以恒,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庄市街道、大学科技园妇联主席杨海燕表示,将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激发“她智慧”,凝聚“她力量”,为谱写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