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述:刘建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原副院长) ■ 记录:张萌 陈姝(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人物简介·
康克清: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曾任第四届、五届全国妇联主席,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副主席等。她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兢兢业业、孜孜以求,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她终生为之奋斗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奉献给她深深挚爱的中国妇女儿童事业。
刘建:男,1953年出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原副院长。
从“童养媳”到红军战士
奶奶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但是她的思想风范和道德情操始终激励着我们。
奶奶出生在江西省万安县罗塘湾村,原名叫康桂秀,后来在长征途中,自己改名为克清,意为“克勤克俭,清清白白做人”。奶奶在出生仅40天后,因为家境贫穷,就被父母送到罗家当“童养媳”。后来,罗家的男孩早夭,奶奶也因此成为罗家的养女。奶奶的养父罗奇圭是罗塘湾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之一,奶奶后来加入红军、参加革命,也是受养父的影响。
奶奶虽然命运凄苦,但她却一直乐观地面对生活,从小就吃苦能干,6岁的时候就开始放牛,13岁时就能做饭、推磨,操持家里的很多事情。后来她在回忆录中写到了当年的一些事,那时候她就带头剪发,动员妇女参加打土豪分田地,反对包办婚姻,提倡男女平等。当她知道养父母要给找婆家时,她态度坚决地反对,后来这件事也就被搁下了。
1926年,奶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打土豪、反封建、反对包办婚姻的妇女解放运动中崭露头角。1927年,井冈山成立了一支红军队伍,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1928年秋天,井冈山朱毛红军要攻打万安县城,奶奶得知红军要来的消息后,铁了心要参加红军。于是,她跟随红军上了井冈山,成长为一名光荣的红军女战士。从小过惯苦日子的奶奶觉得能参加革命,实现自己的愿望,再苦都是一种乐趣。在井冈山,奶奶认识了她人生中的伴侣——我的爷爷朱德。
奶奶曾向我们回忆起第一次见到爷爷时的情景,那是在向井冈山行军途中,当时队伍停在江西省西南部的遂川附近,听到同志们互相传话说朱军长来了,奶奶心想,应该是传说中“朱毛”里的一位吧。奶奶说,爷爷留给她的第一印象是没有一点官架子,他身穿灰里透白的军服,脚穿草鞋,一身风尘,面带微笑,平易得像一名普通红军战士。
奶奶和爷爷携手走过半个世纪,他们在艰苦的岁月中成婚,一同参加过反“围剿”斗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中国革命探索的路上,奶奶和爷爷始终生死相依,患难与共。
1931年奶奶加入中国共产党,奶奶问爷爷入党之后需要做什么,爷爷说:只要对党有利的,就要不怕牺牲,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先考虑到党的利益,不能做出有损于党的事情。
入党后的奶奶,始终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经历了第五次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更加坚定了革命的理想信仰。
红军“女司令”的勇敢与大爱
我曾经问过奶奶,您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吗?奶奶告诉我,回想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有无数艰难险阻,最严酷的还是过草地。饥饿和疾病是红军遇到的最大困难和威胁,许多红军战士都长眠在那里。
在漫漫征途上,奶奶一直在爷爷身边负责保卫工作,还要和战士们一同并肩作战。奶奶每天要背着三四支枪行军。每天行军时,她都越走越靠后,同志们就担心她跟不上,后来才知道,她是关心掉队的士兵,走在后面是为了帮他们背枪、扛背包。
1935年6月中旬,红军总部跟随先头部队从宝兴县出发,来到夹金山下。夹金山海拔4000多米,上面终年积雪,爷爷和奶奶走过三次夹金山。
奶奶回忆,爬雪山、过草地是长征途中红军同大自然进行的一场艰苦搏斗,有时候草地上看不出任何异样,实际上沼泽连绵,一不小心就可能陷进去,在行军途中,有不少同志因陷入无底的沼泽而牺牲。在第二次过草地时,奶奶患上了伤寒,高烧不退,为了跟上队伍步伐,她克服困难,拉着马尾巴,紧随部队前进。奶奶以超乎想象的惊人毅力,顽强地战胜了一切困难。
奶奶曾指挥过一场战斗,那是1934年,军委派她到江西赣州一带游击队检查工作,她带领游击队打败了白匪,被时任红军总政委的周恩来称为勇敢善战的“女司令”。
在战争年代,奶奶就主动肩负起妇女儿童工作的重任,抗日战争爆发,无数抗日将士血洒疆场,留在后方年龄尚幼的子女无人照料,无家可归。奶奶看到后内心无比伤痛,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决定放弃当一名指挥官的愿望,要照顾好这些孩子们。
1938年10月,陕甘宁边区保育院在延安成立,保育院下设保教、总务、卫生三个科,院内分为乳儿、婴儿、幼稚、小学四部。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条件极其艰苦,奶奶尽一切所能,排除万难,节衣缩食给孩子们送去温暖和关怀。对于那些父母在抗战中牺牲的烈士遗孤,奶奶专门安排人员负责管理教育,保育院为培养革命后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撕毁“双十协定”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8月的一天,奶奶行色匆匆来到了保育院,把时任保育院院长张炽昌叫到一旁,要他尽快在后山制作一批能够安放在马背上的木驮床。同年冬,国民党计划进攻延安,为确保孩子们的安全,中央决定尽快撤离延安保育院。临行前,奶奶再次来到保育院向保育院全体人员发出了动员。她说:“行军的路上,大人在,孩子要在,大人不在,孩子也要在!”。当年回荡在宝塔山下的誓言,穿越时空,初心不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奶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维护儿童权益,组织开展妇婴卫生人员培训等群众性卫生运动,在工厂、农村、机关、街道兴办托儿所,为提高新中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降低儿童死亡率呕心沥血。
1984年,奶奶曾收到一封陌生人的来信,写信的人名叫徐白伦,他是位盲人。他希望奶奶能帮助他创办一份盲童刊物。奶奶了解了徐白伦身残志坚的故事后,给民政部部长写了一封信,又委托秘书与徐白伦联系,最终实现了徐白伦的愿望——中国第一份盲童刊物《中国盲童文学》诞生,这本刊物诞生后,也正如奶奶最初的想法,温暖了失明儿童,为他们架起一座通向光明与希望的桥梁。
奶奶的教诲给我无穷力量
奶奶一生没有生育自己的孩子,她却把至深至真的爱毫无保留地给了我们。
我出生后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从小他们就告诉我男女平等。一次我放学回家,推门和爷爷打招呼:“爷爷我回来了。”恰好有位客人在家里,便问爷爷“这是谁的孩子?”爷爷说:“是朱敏家的。”客人说:那该叫姥爷吧。爷爷说,过去地主老财才称“老爷”,新社会男女都一样,我们家都叫爷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爷爷不忘当年家乡人的慷慨相助,就把老家的十几个孩子接到北京来读书,是用爷爷和奶奶的工资培养他们上学读书。爷爷有言在先,不是让孩子们来“沾光”,而是培养他们上学读书,长大后报效祖国。在爷爷奶奶的言传身教和关心呵护下,我们茁壮地成长。
印象中,奶奶身边的女工作人员多,她特别要求我们凡年长者要称“阿姨”,年轻者称“同志”。并且时常告诉我们要尊重女性,和女性交流时必须自觉尊重对方。
在我五岁的时候,奶奶就教我们洗衣服,自己的事自己做,要自立自强,奶奶为了激励大家洗衣服,还制定了奖罚规定,看谁的袜子、内衣洗得干净就有奖励。
20世纪50年代,生活一度很困难,奶奶就带着我们在院子里种菜、打榆钱儿、挖荠菜、采槐花,奶奶还教我们辨别野菜。奶奶说,长征时期,因为食物非常匮乏,有些同志误食了有毒野菜而失去了生命。后来我当兵后,跟随部队在山西介休、孝义等山区野营时,幸亏从小奶奶就培养了我独立生活的能力,教会我识别野菜的方法,奶奶教会我的都在我野外生存训练的过程中派上了用场。
与爷爷奶奶共同生活了15年,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有太多温暖的往事。16岁那年,我去黑龙江建设兵团接受锻炼。爷爷送给我一块表,奶奶给我准备了一个行李箱,还为我准备了棉衣、棉鞋、帽子。临行时,奶奶告诉我:一定要服从组织纪律,不要老想着往家里跑。
在兵团锻炼期间,劳动和生活都非常艰苦,记得那时我养猪,因为当时个子还小,实在挑不动满满的两大桶猪食,想打退堂鼓,我就给家里写信。奶奶给我回信说:只要坚持过来,这点苦算不了什么。要与当地的农民伯伯们打成一片,只有充分了解了农民,才能培养出与农民的感情。
奶奶的回信给了我精神动力,我调整心态,沉住气,脚踏实地把身边的事情做好。后来在部队时连续两届被评为“五好战士”,1973年2月28日,我也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有人曾问我,跟随爷爷奶奶长大,受爷爷奶奶影响最深的是什么?我最为佩服的是他们从来不说自己付出了多少,做出过什么贡献,从长缨在手到红旗如画,他们从没有在乎过自己的得失。在他们看来,党员的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
爷爷奶奶虽然都离我而去了,但是他们的精神与风范一直激励着我,他们的教诲无声,却有着无穷的力量。无论我作为知青下乡,还是后来入伍到参加工作,我始终铭记他们的教诲,默默无闻地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在我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时,与其他8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的《关于落实中央精准扶贫工程,进一步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科技扶贫力度的提案》,后来被评为优秀提案。
传承红色文化,坚定革命信仰,让革命老区的孩子幸福成长,也是我的一份责任与使命。
2014年,万安康克清红军小学成立,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红军小学发展得很好,我也多次去红军小学捐款捐物,分享奶奶给我讲过的革命故事。
今年4月26日,当我再次踏进红军小学校门,广场上奶奶的雕塑映入眼帘,鲜艳红领巾映衬着孩子们的笑脸,整齐划一的队礼展现着孩子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此情此景让我万分感慨,曾经那个饱受苦难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孩子们正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树理想、立大志、学做人,他们犹如一株株向阳而生的幼苗,必将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
今年,我正好入党50年,在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中,有无数感天动地的红色故事,一个个生动精彩的故事,构成了一部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党的史诗。现在我退休了,但我会尽自己所能,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红色江山千秋永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