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姜格庄街道这片热土,自古就滚动着奋斗的热潮,著名抗日英烈于己午、于一心兄弟牺牲时分别是27岁、32岁。于家有3人为国捐躯,被誉为“一门三英烈”;用机枪击落敌机,被授予“华东二级人民英雄”荣誉勋章的烈士徐学盛……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我刚到姜格庄街道工作时,负责杏花谷片区5个村的工作,其中包括沙家疃村。地理位置上,沙家疃村是个普通的山村,村里有22栋老辈留下的老房子,格调优雅、特色鲜明。老房子是一种记忆,并无几人知晓。和其他村一样,以前村民选择进城务工,或者在附近小企业打工……
我在思考,沙家疃村在乡村振兴中如何实现“个性”突围。我征求村干部和农村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寻求突破点。
去年,街道投资500多万元,在沙家疃村打造占地8000平方米,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街道党校。设置了实践教学室、乡村振兴研讨室、电商直播体验教室等“6区10室”的教学阵地,能容纳150人同时上课。近水楼台先得月,沙家疃村最先受益。
经过多次培训,村班子和党员的发展思路打开了。先是投入200万元硬化村路、处理污水、绿化村庄,又计划统一规划设计22栋老房子,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民宿区,还成立了鸿源农业合作社,将土地流转给集体,成立金银花种植基地。
同样的土地,同样的热血,不同的时代,却有着相同的向往。现在的姜格庄,园区发展蒸蒸日上、农村环境越来越整洁、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