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妇女工作 PDF版下载

版面: 妇女工作

广东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新兴产业“强筋壮骨”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蔡冷玥

    记者 林志文

    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一批又一批的商船扬起风帆,从广东番禺、徐闻等港口穿梭来去,贯通欧亚,运送着精美的瓷器、香料、丝织品,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踏上岭南这片活力热土,我们看到鸿基创能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燃料电池膜电极自动化生产线,广东工业设计城以年均130家工业设计市场主体的增量高速增长,一滴酱油的生产由494道检测点进行数据性把关,潮玩Toy City精准粉丝数量已经涨到60万人以上,养殖水体3万立方米的深远海养殖平台“海威2号”投产使用……

    面朝大海,向潮而立,“广东制造”在不断制造一个又一个传奇。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中,广东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守正图强,加速生产方式现代化创新

    “从一粒黄豆到一瓶酱油,大概需要6个月的时间。怎么把长周期跟数字化智能化连起来,是最大的难点。”海天味业执行总裁程雪说。

    传统酱油生产需经历黄豆筛选、蒸煮、制曲、酿晒、压榨、过滤出油,再到灭菌澄清、灌装、仓储、装货发运等一系列的流程,其中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海天率先研究如何用“设备”取代“人工”,逐步将传统低效率高度依赖人力的生产线,升级为从原材料入仓到成品出库发往市场的全自动化生产线。

    现在的海天生产车间看不到一滴外露的酱油,发酵后的酱油全部由316L不锈钢管道直接输送到全自动密闭洁净灌装车间进行灌装,车间内拥有十余条最高时速达5.2万瓶/小时的快速包装生产线,一条生产线只需要4~5人操作,减少了人工干预,食品卫生安全得到了保障。

    除海天之外,更多传统制造业的工厂车间也正在用创新现代化的手段解决老问题、带来新突破。

    走进安德里茨(佛山)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环模车间,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看到车间里干净明亮,在中央宽敞的人行道两边,整齐摆放着各种规格的环模。

    “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中,我们的设备上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油污,不仅会污染环境,还很不利于工人的身体健康。”安德里茨环模及辗环生产总监何雯介绍,工厂从规划建设阶段便追求绿色环保,打造4万平方米环境友好型生产基地,同时采用“海绵城市”理念设计,实现雨水循环再利用,同时整厂使用光伏发电,实现节能降耗。

    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创新发生在工厂里,也发生在海洋上。

    6月14日,在湛江市雷州市流沙湾渔港码头边的岸上,记者看到了一个长86米、宽32米、高16.5米的“大家伙”——广东目前规模最大的海上智能养殖平台“海威2号”。6月20日16时06分,随着潮水上涨,“海威2号”已顺利下水。

    “海威2号”平台设计养殖水体3万立方米,每立方米水体可养殖20公斤鱼类,单个养殖周期可收获超100万斤优质深远海养殖鱼类。

    “海威系列”平台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湛江湾实验室等单位,利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建成并投产,它打破了雷州市传统近海业态重叠、望洋兴叹的局面,也在湛江市深远海智能养殖领域掀起新浪潮。渔业从近海走向远海、从粗放走向精细,造就蔚为壮观的“海上牧场”“海上粮仓”,为粮食安全增添了一道保险,拓开海洋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因海而兴,向海图强。作为沿海省份,2022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1.8万亿元,同比增长5.4%。作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和动能,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正在加速构建。

    拓宽思路,多方赋能产业升级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的不只有技术,还有人们的需求。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广东农业的传统优势产业需求得到了实现。

    每年的6、7月正是新鲜荔枝果实成熟、采收上市的好时候。然而广东炎热的天气却令果农们头疼,高品质荔枝在这样的天气里储存、运输都极易腐坏。

    为减少果农损失,格力技术团队赴茂名高州实地考察后,根据荔枝特性自主研发了荔枝专用保鲜移动装备,为荔枝产业的发展全新赋能。保鲜装备在传统的冷藏储存基础上,增加湿度、除菌、精准控温等功能,有效减少荔枝失水率,抑制荔枝的呼吸作用,防止微生物侵害,延长保鲜期。

    “我们的每一个产品都以科技为起点,以解决消费者的痛点为目标研发,消费者美好生活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说。

    而在文化自信的时代大背景下,近年来,年轻群体消费观发生变化,国货崛起,东莞依托玩具制造优势,推动潮玩产业迅猛发展,赋能文化产业升级。

    “做一款机甲产品往往要开几十套高精密模具、经历数千道工序。东莞既有中国模具名镇长安镇,又拥有多年动漫模型生产经验的工人,让一切成为可能。” 摩动核企业负责人王东东选择从东北来到东莞创业,专注于国风类机甲潮玩制造。

    除了原有优势,东莞还将搭建“设计—生产—销售”全产业链条服务平台,吸引全国优秀潮玩企业向东莞集聚,举办国潮设计大赛,举办第十三届漫博会,争创“中国潮玩之都”,营造良好产业氛围,助力潮玩品牌做大做强。

    在当下,颇受人们喜爱的不只是潮玩。

    在位于佛山市顺德区的广东工业设计城展厅,记者看到了可以教你玩魔方的智能魔方玩具、电饭煲大小的内衣清洗机、放上手机就扩音的支架音响、器官运输箱等各种创意设计产品。

    “在这里,制造业的设计驱动效应突出,工业设计与科技融合趋势明显。”广东同天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总经理冯家宁介绍。

    广东工业设计城持续十年资源整合,形成“服务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全链条服务体系,吸引国内外设计研发机构303家,累计知识产权数量增加至8695项,在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22年创新设计营收为17.59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至57家,实现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稳居全国“十大工业设计主题园区”。

    搭建平台,职业教育助力人才先行

    “我想参加比赛,为学校争光,为国家争光。”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2020级学生陈丹娜告诉记者。

    记者走进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世界技能大赛增材制造项目中国集训基地时,20级的陈丹娜正在紧锣密鼓地训练备战明年的广东省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

    在大赛正式开始之前,陈丹娜和队伍里的其他同学都要不停接受考核,不到比赛前几天,谁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真正上场。因为最终的参赛选手是根据每次考核的积分排名综合选拔出的。

    “技能竞赛是激励大家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重要平台。”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数控车项目冠军吴鸿宇介绍。

    近年来,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在近十年参加的五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共荣获“10金3银4铜1优胜奖”佳绩。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学院的专业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提升。

    “我国选手在世赛上争金夺银打响了中国制造的响亮品牌,提升我国技能人才在国际的影响力,改变了国人对技能人才的传统观念,树立为国争光、技能报国先进典型,为培养未来‘大国工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叶军峰说。

    “我毕业后想去专业的3D打印公司工作,发挥自己的设计才能。”陈丹娜说。

    “我觉得有梦想,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拥有一技之长,人人都可以了不起。”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数控铣项目冠军周楚杰谈及自己学习数控加工技术和参加比赛的感受时说。

    近年来,广东省围绕产业导向和更高质量就业目标,不断健全制度、创新机制,推动技能人才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全省共有职业院校477所、技工院校148所,历史性实现技师学院21个地市全覆盖,技工院校招生人数、教研成果、技能竞赛、就业率等九项主要指标均居全国第一。首创“校企双制”人才培养模式,被新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吸纳,省政府高规格出台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促进技师学院与高等职业院校政策互通互认。

    目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85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31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34.1%,为广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