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入夏以来,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等地陆续迎来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到43℃或以上。炎炎烈日下,一群女性劳动者顶着酷暑高温,坚守在户外一线,用汗水和奉献诠释爱岗敬业精神。让我们跟随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的脚步,走近这群“她力量”,致敬高温下的“她坚守”!
农场女农人“起早贪黑”采收,农活一天不能停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杨娜
近半个月以来,北京每天笼罩在高温酷暑中。
农时不等人,地里的瓜果蔬菜等着采收留种,一天农活不能停。7月2日,周日,当天预报气温38℃。不到6点钟,位于北京北三环的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南院农场内,年近60岁的李金兰和52岁的刘红英已经和其他十几个农场工人陆续来到露天种植的黄瓜架子前,趁着早晨凉快,抓紧采收60多架黄瓜。
黄瓜地两边的菜地里种植着紫茄子、豇豆、秋葵、苦瓜,农场里不远处的几座日光温室和大棚里还种植着彩色番茄、辣椒、菜花、圆白菜、西葫芦、韭菜等各种蔬菜,这些菜都是蔬菜花卉研究所的专家和研究生们为科研项目种植的。李金兰和刘红英都是这个农场的工人,平时辅助科研人员种植、管护着农场里的农作物。
60多架露天黄瓜,从头到尾,约有几十米长。每一架黄瓜的地头竹竿上都挂着一个标着记号的黄塑料牌子,代表着每一架黄瓜一个品种。
大约40多分钟,十几个农场工人手脚利落地把这片成熟的黄瓜摘完了。每一个黄瓜架地头上都留下了刚摘下的一堆黄瓜。不一会儿,黄瓜课题组的科研人员过来查看黄瓜的质量后,农场负责人姜永波留下了李金兰、刘红英,准备把这些黄瓜筛选称重。
李金兰从1985年就来到这个农场工作,一晃快40年了。她略瘦的身子套着一件褪了色的蓝大褂,褂子的两个侧兜还有用红线缝补的痕迹。当记者好奇这么热的天她为啥穿着大褂干活时,李金兰笑着抚摸着自己的“战袍”说:“黄瓜的叶子扎人,碰到皮肤会发痒不舒服,干活得穿着长衣长裤。这大褂还是很多年前农场发的,虽然破旧些,但这么多年,习惯了干活就穿着大褂。”
开始给黄瓜筛选称重了,李金兰把大褂的下摆系在腰间,蹲在一堆堆黄瓜面前,“19根好的,两根次的。”李金兰双手从地上一堆黄瓜中捧出一些条直、粗细适中的黄瓜,放到身旁刘红英提着的秤盘上,刘红英称重后,一边向身后拿着本子记录的姜永波报斤数,一边把秤盘上的黄瓜倒进旁边预备的筐里。就这样,近60岁的李金兰一次次站起来挪到下一堆黄瓜前,又蹲下选瓜称重。刘红英手提着秤和负责记录斤数、装筐的姜永波一路跟着,三个人在仅有一人宽的小道上顶着日头挪动着。
不到8点,站在露天菜地里,已经明显感到太阳晒在身上的灼热感。菜架中间蜜蜂、蚊虫乱飞,一个多小时后,当称完最后一堆黄瓜,走出菜地,记者发现脚踝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被蚊子叮了几个大包。而李金兰和刘红英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刘红英告诉记者,黄瓜从清明节后就已经采摘测产好几回了,现在的黄瓜地因为要捞秧了,所以今天摘下的黄瓜不算多,仅仅相当于之前测产的一半量。“要是以前的产量,这会儿还干不完呢!”
忙完露天黄瓜地里的活儿,李金兰和刘红英又来到一个日光温室里给这里栽种的几十个品种的黄瓜放秧。这里的黄瓜不像露地黄瓜长在架子上,而是黄瓜秧顺着悬挂在半空中的绳子向上攀爬生长。只见她们把快长到绳顶的黄瓜秧从绳子上接下来,往下放低一米左右。“你看这长到顶了,影响新发秧结瓜。所以隔一段时间就得放一放秧。”她们介绍,这个八分地的日光温室里,所有黄瓜秧都放一回,需要三个工人干一天才能干完。
九点半,记者在日光温室外再次见到刘红英时,她后背的衣服还是湿乎乎的一片。据她讲,春、秋、冬季,农场工人是上午8点上班,下午五点半下班。每天干满8个小时。现在夏天了,尤其最近天热,她们实行每天上午6~10点,下午3~7点工作制,避开中午最热的时间段干活。另外,农场每天都给工人们买冷饮、西瓜解暑。
农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的6、7、8三个月,会给农场工人们每月每人发放60元降暑费,食堂会每天给工人们熬绿豆汤解暑,此外,也会给每人发藿香正气水备用。“我们除了所里的这个农场,在南口和顺义都有农场,除了普遍把上班时间调整,错开高温时段干活,有的农场还实行把活儿‘包干’给个人,比如给某个工人安排一些活儿,他自己灵活安排合适的时间干完就行。最近很多课题组把工人要过去帮忙摘果掏籽,课题组也会给工人买饮料冰棍降温。户外掏籽的时候,我们也会给工人们拉个遮阴帘,总体上采取各种措施,在高温天既要满足实验基地里课题科研的需求,同时避免农场的工人们因为高温引起身体不适,保障工人们在酷暑天气里的安全与健康。”
女快递员
烈日下和时间赛跑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姜军旗
被烈日炙烤后,阵阵热浪让出行的人们望而生畏。而快递站内,快递员正在紧张工作。
物品打包、粘贴面单、封装核对……全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最后还不忘再贴上一层透明胶带粘牢固。几乎过膝的快件,在安淑凤的手中,也显得那么的服帖。
“习惯了。”安淑凤停下手中的活儿,和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打招呼,汗津津的面颊晒得有点发红。
今年33岁的安淑凤是山西晋中顺丰速运文华街营业部的一名女快递员。每天早上8点,安淑凤都会准时来到网点,和同事一起卸车、分拣、清点……整理好自己区域的快件,戴上头盔,驾驶快递车返回自己负责的收派区域网点。
来自河北的安淑凤所在的营业点地处山西高校新区,她和另外两名同事负责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文华街校区的快递收寄和派送。虽然收寄点就设在了学生宿舍楼下,没有了小区投递的上门派件收件的过程,但全校2万余师生的快件收寄派送量仍然相当大。“每天快件至少300多件,遇到‘6·18’‘双十一’,快递数量会成倍增长。”
最近因为毕业季和暑假的原因,学生寄件需求激增。“每天近百件,最多的时候能到200多件。”暑假期间,由于学生大多返乡或外出勤工俭学,快递量会锐减,安淑凤说她也会到附近片区支援其他的快递小哥。
公司对快件的时效有严格要求,安淑凤和同事们每天下班的时间都无法固定,大多数时候要忙到晚上七八点。如果遇到需要马上投送的急件,她还要协调同事,电话联系客户投送。
由于工作的原因,爱美的安淑凤很少化妆。“在这个行业没有男女之分,你必须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
安淑凤坦言,从整个快递行业来看,女性从事智能分拣、供应链商品管理等技术型工作的较多,由于体力上的限制,很少能够坚持奔波在一线。虽然体力上不占优势,但她觉得女性在沟通方面更具亲和力,服务也更细致。
“虽然苦,也很累,但感觉每天很充实。”两年多的快递员工作,也会有特殊原因未能及时送达或收寄的快件,但经过耐心沟通后大多数客户都会理解。有的时候,还会有客户叮嘱安淑凤要注意身体、注意安全。“听到别人的善意叮嘱,会很感动,每当想到能把快递及时安全送到客户手中,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
中铁女员工
中铁女员工争分夺秒,让群众早日入住新家园争分夺秒,让群众早日入住新家园
争分夺秒,让群众早日入住新家园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
□ 贾潇
连日来,兰州市的气温一度达到了37℃~38℃,在这种情况下,中铁二十一局的女工们依旧奋战在项目一线。
“我是钢筋混凝土做的女人。”7月2日上午,马凤英边检查配电箱边大声调侃自己,这是她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施工现场到处是各种机械运行的声音,震耳欲聋,想要交流只能靠大声喊。当天是最近少见的阴天,气温较低,马凤英很开心,她小心避开地上散落的建材,往下一个需要检查的地点走去。
马凤英是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市西固区棚户区改造(XGPGSG-3标段)项目部的安全部部长,也是安全部唯一的女性负责人。职责所系,她每天都要和工人一起泡在工地,一遍遍检查设备安全,一旦发现问题立马就要找人修理更换,以防留下隐患。单位规定的是8点半上班,但她常常7点半就已经到了施工现场检查,直到晚上9点多才能下班,甚至有时候到晚上十一二点。
“在工地,我是施工单位安全部负责人,我的职责和男性员工是一样的。”马凤英告诉记者,这也是她时常对自己说的话。
在不妨碍工作的同时,马凤英也会做好防晒。夏天天气越来越热,但在施工现场要穿工作服、戴安全帽,不能打伞或者戴遮阳帽,马凤英只能每天戴着口罩和冰袖,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常常一天下来浑身都湿透了,虽然很难受,但总比经常晒伤得好。
“明明和孩子一起住,但总是见不上面,说不上话,没办法陪她。”刘庆满怀愧疚地说。
刘庆是项目部综合办公室党群工作负责人,她有个4岁半的女儿,但每天早上女儿还没起来她就已经出门上班了,等她晚上下班回来女儿已经睡了,明明住在一起,孩子却经常见不到她的面。
虽然无法顾及家庭孩子,但工作上却一点不能含糊。每天把自己裹严实,顶着高温工地办公室两边跑。“不就是脱一层皮嘛,我们已经习惯了。”说这话的时候,刘庆正在施工现场拍照收集素材,她轻车熟路地穿梭其中,时不时和正在干活的工人打声招呼。
严玉芳的工作是负责项目后勤,简单说就是负责工人们的吃穿住行。炎炎夏日,除了单位预备的伞、冰袖等防晒物品以外,她和同事会经常准备一些绿豆汤或西瓜送到施工现场,给工人们解解暑。
“天气这么热,工人们每天都很辛苦,我能做的只有安排好他们的日常生活,做好后勤工作,让他们吃得好、睡得好,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好好工作!”严玉芳说。
据了解,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市西固区棚户区改造(XGPGSG-3标段)项目规划7栋高层住宅楼、1栋社区服务中心、1所幼儿园、地下满铺两层车库(包含人防区)。项目一旦建成,将改变西固老城区落后面貌,改善820户原来居民的居住环境,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城市形象,大大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天气确实很热,工作也确实很辛苦,但我们不怕吃苦,因为我们是党员,所以我们就要冲在一线,做好表率,带领大家一起争分夺秒地完成工作,让居民们早日入住新家园,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愿望!”刘庆说。
用汗水守护城市洁净
“城市美容师”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刘世康
“三伏未到,热浪先来。”最近两周,各地气温节节攀升,当人们在空调房躲避酷暑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有一群忙碌奔波的身影从未缺席,他们就是“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
在河北省巨鹿县黄金大道上,环卫工人邢红梅和同事们头戴帽子、手戴手套,穿着长袖衣裤,将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虽已大汗淋漓,却依然一丝不苟地捡拾垃圾、清扫花砖。
邢红梅告诉记者,这么穿是为了“不被晒破皮”。“夏天是我们最遭罪的季节。早上5点,我和同事们就开始扫马路了,每天身上都是汗,衣服就没有干过,为了不脱水,一天起码要喝六七斤水!”
邢红梅是河北巨鹿县润义环境产业集团一名普通的环卫人员,已经从事环卫工作20多个年头了。凌晨5点,带上保洁“四件套”后,她就开始街道的第一次清扫,直至中午12点,休息2个小时后,继续工作到晚上6点。
烈日下,邢红梅刚刚清扫完责任路段,累得满头大汗,顾不上休息,转头又开始清理路面的口香糖、烟蒂等异物,一圈下来,身上的工作服已经被汗水湿透。
邢红梅告诉记者,由于天气炎热,各类生活垃圾剧增,他们的工作量也成倍增加。高温下的垃圾如果不及时清扫、处理,很容易腐烂发臭。为了保持城区环境的整洁,天气热的时候,他们每天凌晨4点半就来到各自负责的路段开始工作。
为了确保高温天气下环卫工人的作业安全,县环卫部门和公司都已提前准备,督促城区所有的保洁公司对清扫保洁时间进行适当调整,要求环卫工人利用早晚时间工作,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同时为一线工作人员发放防暑降温用品,提供休息场所、水、清凉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物品,环卫处业务人员还不定期深入工作现场,为环卫工人送上矿泉水和防暑用品,提醒他们避开高温、注意防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