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栏目:新闻壹段评

版面: 视点评论

新闻壹段评


    法律不是谁“弱”谁有理

    近日,上海虹口。一辆跑车绿灯正常过路口时,突然有一辆电动自行车从左侧横过路口。跑车驾驶人立即刹车,但还是未能避免相撞。电动自行车驾驶人邓某被撞上引擎盖后摔落在地,幸运的是只是皮外伤。经交警调查,邓某系闯红灯通行,负事故全部责任,需承担跑车高达几十万元的车损。邓某对此后悔不已,如果遵守法规,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

    生活中,有些骑车人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自己在机动车辆面前,属于“弱势”一方,无论怎样过马路,都应当是“强势”一方的机动车予以让行。于是,横穿马路、闯红灯成为一些骑车人出行的坏习惯。这次交警没有偏袒“弱”的一方,而是让闯红灯的电动车一方赔偿十几万元的车损,无疑是一堂生动的普法课。警示民众驾驶非机动车出行,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

    奇葩招聘何时休?

    限血型、挑地域、量身高、看手相……这些奇葩的招聘要求,折射出用人单位畸形的用人观,伤人也伤“企”。专业人士提醒,招聘是用人单位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应真诚、用心对待每一位求职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双向奔赴”。

    对于一些特殊职业,招聘单位对应聘者提出一些要求,可以理解。但这些特殊要求不能无视法律、科学、公平等基本要素。根据属相、星座和生辰八字等要素来评判一个人,不仅没有科学依据,也过于绝对化,已涉嫌歧视。应聘者如果遭遇到了类似的歧视,要注意留取相应证据,可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及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员工“朋友圈”企业岂能想占就占

    前不久,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布了一则“职工不转发朋友圈被罚1万元并开除”案例,引发广泛关注。2017年,某妇产医院开展员工微信朋友圈推广活动,该医院驾驶员陈某因未按要求转发相关链接,被扣除工资1万元,并被解除劳动关系。随后,陈某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最终,法院判决该医院补发陈某工资,并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互联网时代,各类社交软件早已成为办公工具,但这并不代表员工的社交私域就可以随时随地被企业单位“征用”,成为不花钱的免费广告牌。企业利用强势话语权,强行征用员工朋友圈,最终带来的是员工的反感和离心离德。

    “隐私面单”让个人信息“藏”起来

    上海市长宁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日发布的快递面单个人信息保护消费调查结果显示,申通、韵达等7家快递公司快递面单未隐藏寄件人信息;消费者寄件时,极兔速递、中国邮政默认选择保护个人信息,但实际上快递面单没有任何隐私保护措施;顺丰速运App、淘宝需要用户自行开启隐私保护。

    致力于保护个人信息的隐私面单,早在2017年就开始推行了,几年过去了,还是有不少企业没有普及隐私面单,究其原因,一是隐私面单实际操作起来有些烦琐,额外增加了操作程序;二是推行隐私面单提高了企业和平台的运营成本。但是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是快递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是技术原因还是成本原因,都不应成为快递企业和平台面对公民个人信息泄露而熟视无睹、无所作为的理由。

    王慧莹 整理点评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