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公益托管多多益善
暑期来临之际,由武汉团市委承办的2023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武汉市青少年暑假社区托管项目如约而至,7月1日起接受报名。今年暑假开办的172间市级公益托管室,7月5日—8月25日期间分两批次对青少年开放。
暑期来临,对于很多双职工家庭来说,无人看娃无疑是一个现实的难题。武汉市的社区托管项目,既满足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让孩子们的暑假过得丰富而充实,同时又解决了家长们的现实困扰,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让孩子父母可以安心工作。希望这样的暑期公益托管班可以在更多城市普及,让更多孩子有机会享受这样的暑期“专属福利”。
对“上门经济”敞开门更要守好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上门代厨、上门整理收纳、上门养老为代表的“上门经济”日趋走俏,不仅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还拓宽就业渠道,丰富了服务场景,让消费模式变得更为自由灵活。不过与此同时,“上门经济”也面临监管存盲区、消费者维权难、取证溯源难等问题,需要加强规范引导。
“上门经济”确实有很多可取之处,但要保证“上门经济”的良性和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应及时出台完善的条例文件,提供清晰且具操作性的行业标准,避免监管空白。与此同时,还应将相关服务经营主体纳入监管范围,有效管控平台,完善门槛准入和资质审核机制。
改进药品说明书不妨从细节着手
为优化药品说明书管理,满足不同患者使用需求,鼓励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积极探索,解决药品说明书“看不清”等问题,国家药监局组织起草了《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及《药品说明书(简化版)编写指南(征求意见稿)》《电子药品说明书(完整版)格式要求(征求意见稿)》,6月29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药品说明书不仅字号太小、标注不规范,更重要的是,多数说明书充斥专业术语让人很难读懂。如果对药品说明书进行人性化完善,把关键信息“位置”前置,把重要内容“放大”,或许就能减少患者的疑惑。以人为本,以患者为本,不妨从细节着手改进。
“剩菜盲盒”的监管不能“盲”
5.9元两个面包、12.9元三份寿司……商家将当天没有卖完的食物进行随机搭配,以优惠价销售所谓的“剩菜盲盒”。这种食品盲盒销售形式如今悄然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兴起,有“尝鲜”的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笔记“炫耀”,甚至有网友表示,“要定闹钟抢,手速慢了抢不到”。
“剩菜盲盒”之所以能兴起,主要是能让消费者在享受拆盲盒的乐趣之外,还能购买到更实惠的食品。但是“剩菜盲盒”的本质是一种食品类商品,对于被藏匿在盲盒内的食品安全,我们不能忽视。虽为“剩菜盲盒”,但品质绝不能真的等同于“剩菜”,盲盒更不能成为蒙蔽消费者双眼的“工具”。
王慧莹 整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