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刘旭 高峰
时值盛夏,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项目1号发射工位施工现场,工人们正顶着如火的骄阳紧张忙碌着。作为我国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射场,连日来项目加班加点争赶进度,以确保明年二季度实现常态化发射。
同期,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内也是一派火热景象。围绕南繁种业和深海科技两大领域,科技城正朝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奋力迈进。
“我们充分发挥海南‘温度’‘深度’‘纬度’优势,加快打造南繁种业、深海科技、航天科技‘陆海空’三大科技创新高地,培育三大未来产业。”海南省科技厅副厅长刘作凯介绍,海南依托“陆海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逐步形成研发优势,并正在加快将研发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
在文昌国际航天城,产业优势已经凸显。
聚焦航天主业,文昌国际航天城创新龙头企业招商、新型研发机构招商、应用场景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模式,加快推进航天城发射区、高新区、旅游区“三区”联动发展,加快培育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三链”产业同构,探索发展“航天+”产业,在投融资、土地保障、功能性项目和产业项目落地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数字最有说服力:航天城2020年度营收1.88亿元,税收收入0.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6亿元。2021年完成营收20.4亿元、税收收入2.29亿元、固投完成16.79亿元。2022年完成营收107亿元、税收收入5.15亿元、固投完成44.07亿元。
“文昌国际航天城从2020年‘诞生’,2021年学会了‘爬’,2022年开始‘走’,2023年起,航天城将进入‘跑’和‘飞’的阶段。”据文昌市市长、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局长刘冲介绍,2023年一季度,园区实现营业收入40.65亿元、税收收入2.14亿元、固投完成13.45亿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3.39倍、2.3倍、1.79倍。截至目前,园区1633家企业中,航天类企业205家,占比12.6%。
“低纬度可大幅提升运载火箭发射效能比,这是海南发展航天科技产业的独特优势。明年商业航天实现常态化发射时,又将带来新的产业发展机遇。”刘冲表示,未来文昌国际航天城将打造成为科技创新高地、商业航天胜地、国际合作根据地和航天产业集聚地。
而作为海南“陆海空”产业发展的另外两大支柱,利用“温度”和“深度”优势,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内的南繁种业板块重点布局“一城、一基地、一谷”,深海科技板块重点布局“一城一港”。
“科技城肩负三亚市培育产业转型新业态、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自贸港建设新标杆的重要职责。”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党委专职副书记牛晶晶表示,作为现代化科技新城,崖州湾科技城将在保障国家战略、立足科技前沿、服务海南所需上继续做出积极贡献。
在海南,“陆海空”产业发展让人印象深刻,高端购物、医疗、教育三大境外消费回流也成为海南自贸港的“金字招牌”。
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被称为中国的“医疗特区”,拥有“特许医疗、特许经营、特许国际医疗交流”等政策优势,是全球最新药品和医疗器械快速进入中国的最主要通道。目前,园区已引进特许药械超过300种,基本实现药品、医疗器械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为让患者既“用得上”又“用得起”,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连续3年推出乐城全球特药险。“保险客户以几十元的价格,就可获得最高100万元的特药费用保障。”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宣传部部长闫路恺表示,类似的创新举措还有很多。比如实施“带药离园”管理办法,有效解决患者每次使用特许药品必须住院的问题;推进真实世界数据研究,极大缩短全球创新药械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
而“留学海南”也正成为现实。
作为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的代表性项目和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之一,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以教育对外开放为核心,按照“大共享+小学院”(图书馆、教学楼、体育场馆等设施共享使用,各高校根据学科特色需要使用专享小学院)的办学模式,已签约中国传媒大学等10所国内高校,英国考文垂大学等12所境外合作高校。
“试验区打破了学校、学院、专业之间的界限,学生可以一校入学、多校选课、多地实践,并获得多个学位。”据试验区管理局副局长王临平介绍,去年园区高校首次招生近500名学生,今年秋季学期计划招生2000人,到2025年将达到10000名学生的办学规模。
离岛免税购物是海南吸引消费回流的代表。眼下虽然不是海南的旅游旺季,但三亚的免税城内依旧顾客盈门,一些品牌店门前游客等着排队进店。
为吸引游客,海南离岛免税政策优化不断:免税购物额度提至10万元,免税品类升至45大类,新增“担保即提”“即购即提”等提货方式,实现了对飞机、轮船、火车3种离岛方式的全覆盖。
“5年来,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超1300亿元,特许药械受益患者达3万余人次,引入国内外知名高校45所。”据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桂刚介绍,高端购物、医疗、教育三篇消费回流文章越做越出彩,有力推进全省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