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中华服饰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王羿在中华女子学院做了题为“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中女性的力量”的讲座。她阐述了新时代如何在探索传统手工艺发展路径的过程中发挥中国原创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王羿教授倡导人们不断地创新,积聚力量投身于有意义的事业,使微小的火种最终展现出燎原之势。聆听讲座的师生与王羿教授进行了热烈的对话与交流。
■ 刘旸
近日,中华服饰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王羿在中华女子学院做了题为“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中女性的力量”的讲座。这场中华女子学院文化艺术名家讲堂夏季学期讲座,由该院文化传播与艺术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副教授刘旸主持。
传统手工艺的发掘是原创设计的动力源泉
王羿教授的讲座围绕个人经历展开,从四川大凉山悬崖村的彝族披毡,到贵州施洞的苗族破钱绣,她用生动的实践故事,带着同学们“云端”踏过祖国的大好山河,在青山秀水中体验少数民族地区的淳朴民风,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手工艺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
王羿教授指出,要想探索传统手工艺对中华文化的彰显作用,必须要走进“田野”,发掘文化瑰宝。在走访过程中,不仅要探寻传统服饰特征,还要秉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研习传统,从风俗民情、山川地貌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我们要从社会人类学角度了解社会生活、经济、信仰与服装的关系;从物质文化角度调查服装在身体维护、生存维持等方面的构成形式;从保护与传承角度创新设计,分析可持续发展方法。要融合传统文化内涵的“道”和精致生活与精湛工艺的“术”,真正做到寻根铸魂,解读中华民族的时尚密码。
文化,是原创设计的源泉,其融合力与生命力使人的设计更具有深厚、独特的内涵。王羿教授认为,中国品牌一定要有中国人的原创力,人们对于传统手工艺的发掘和中华文化的传承,正是让优秀文化给予中国品牌生命力的源泉。强大的文化底蕴,是支持中国原创设计的本质力量,人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与传承,必将促进中国原创设计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
传统手工艺传承中女性的卓越贡献
王羿教授分享了她在田野采风过程中看到的黎族美孚方言区的传统工艺、海南龙被艺术大展等,引申讲解了女性在服饰传承和文化传播中的影响力,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女性在传统手工艺中的贡献。举例来说,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黄道婆学习和掌握海南黎锦技术,对中国的棉纺织业产生了革新性的影响。在苗族,男人挣钱负责家庭开销,而女子通过刺绣能够实现经济独立,这帮助我们开拓了田野调查的新视野:不仅能从美学、艺术学角度进行观察,还能从社会学层面进行考量。苗族妇女发挥独特的经商意识,在苗族地区向游客宣传苗绣文化,从很早开始,她们便在全国各地向有共同爱好的人们售卖传统服饰织绣作品,为“美丽的装扮”赋予了新的定义。这些作品不仅美观,也成了推动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海南黎族服饰的双面绣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装饰工艺,它的独特结构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惜物哲学。身着这样的衣物,象征着传统民俗中对亲情的深深依赖。黎族的双面绣融合了美学与实用性,展示了民族智慧与传统文化的深远内涵。王羿教授认为,这些服饰如同无言的历史书卷,不仅承载着民族的精神与情感,记录着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也肩负着历史传承和审美表达的重要使命。从对传统手工艺的考察中可以看出,女性在工艺品的生产、宣传及手艺的传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锦绣计划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
在2009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深远的价值与影响力不言自明。王羿教授参与了海南省政府主持的海南黎锦非遗抢救项目,她与全球各相关机构一同为黎锦的宣传和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项目的推进,海南黎锦的传承和保护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相关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如今,海南省的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阶段都已开设了关于黎锦与美育的课程。黎锦不仅成了国礼,更是让传统文化走向了国际。在守护非遗的过程中,当地妇女加入了生产黎锦的行列,她们认为自己不仅学会了本民族的传统手艺,还能给家里带来经济收入,实现居家再就业的美好愿望,不用再外出打工,忍受与父母孩子分离之苦,可谓一举多得。王羿教授指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成就足以发出让世界震撼的中国声音,而探索传承之路又很艰难,我们还需付出更多的尝试与努力。中国有很多民族的传统的精湛的技艺亟待记录、研究与传承。
王羿教授列举了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全国人大代表罗珺女士带动当地绣娘一同发展致富的经历。罗珺从母亲高超的老虎衣刺绣技艺中收获灵感,开设培训班,传授传统服饰制作与装饰技艺,还将女性身体保护的现代医疗知识、防护手段与姐妹们交流分享。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让当地妇女获得技能和经济收益,也让她们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中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
新时代数字媒体女性的传播力
在王羿教授带领学生们进行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她们遇到了众多志同道合的非遗传承人。这些人没有追求物质收益,却全心全意地致力于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比如,四川大凉山彝族服饰的传承人阿牛阿呷,她不仅专注于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更是推动了当地政府在国家级景区建立彝族服饰博物馆,并以此推动了产业园的发展。通过传播文化的力量,阿牛阿呷让彝族传统服饰走出了大山,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与此同时,王羿教授的弟子呙倚伊女士,运用女性独特的视角,将从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中获得的灵感与现代刺绣艺术进行融合,设计出的丝巾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她的设计深深地打动了世界级的评委,最终获得了极具权威性的德国红点奖,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强大力量以及现代传播的关键作用。她将这种灵感进一步运用到服饰和相关文创产品的设计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位彝族姑娘在抖音平台分享了设计师阿牛阿呷为其打造的创新民族婚服,当天视频点击量超过20.3万,再次让手艺人看到了民族服饰利用新媒体技术,在现代社会实现复苏的生机。在市场竞争的驱动下,我们要从现代消费角度全方位融入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下的生活时尚,赋予产品新的设计,还要考虑到价值观的新变化,要对新生代群体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进行梳理和再认知。
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萃取精华,在传承中进行转化,在发展中谋求创新。立足继承传统手工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王羿教授指出,我们既要走进“田野”,发掘文化价值,还要活在当下,做好原创设计,更要通过文化互动,传承民族瑰宝,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弘扬文化自信。具体可以落实在探索当代生活中消费者全方位的需求,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下,提升创新设计水平,探寻现代创新中的新语境、现代服装中价值观的转变等方面。
(作者单位: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传播与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