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家庭周刊 PDF版下载

栏目:家视界·走访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③

版面: 家庭周刊

山东省济南、济宁、聊城三市加大婴幼儿照护普及、普惠力度,惠及千家万户

以托育创新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先行区


    济南阳光大姐托育机构的孩子们在快乐玩耍。(济南阳光大姐提供)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如今,在山东省济南市,曾经的“入园难”正成为历史。济南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效恩透露,济南每千人口托位数从2020年的0.8个增至2022年的4.15个,截至今年3月,济南市共有托育服务机构769所,托位3.6万个。

    事实上,不只是济南市,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随着《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创建标准(2022年版)》的出台,山东省发改委安排预算内资金1600万元,带动济南等6市筹集资金9000多万元,投入到示范城市创建活动中。

    日前,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命名首批33个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济南、济宁、聊城三市入选。

    安心托育,以城市之名保障“幼有所育”

    “我最看重的是安全,孩子比较小,老师照顾得是否到位、吃饭好不好、周围环境是否安全,这些都是我考虑的重点。”市民桃子妈妈道出了心里话。

    去年年底,桃子妈妈了解到,济南市卫健委牵头组织开办的“泉心托”托育惠民工程——“泉心托”玉兰诚园家庭托育点就位于自己居住的小区内,在这里,从托育场所的装修到托育员的培训及餐饮配送,都是统一管理的。“幼儿园在所有小朋友能接触到的地方都做了软包,并将每餐留样做食品安全鉴定,家长比较放心。”做了一番功课后,桃子妈妈将一岁的孩子送到这里。

    记者了解到,“泉心托”是济南市正在打造的城市托育品牌。无独有偶,聊城市打造了“聊惠托”品牌;在孔孟之乡济宁市,则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浓缩成“幼有善育 以爱托举”品牌。

    将城市之名嵌入托育惠民工程,既是一座城市做深做实托育工作的底气,更是一座城市向市民发出的一份“承诺书”。

    记者了解到,为叫响城市托育品牌,济南、济宁、聊城三市均已成立由城市“一把手”“挂帅”的发展领导小组、工作指挥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并相继出台了一揽子政策——

    济南市出台资金补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备案托育机构给予一次性5万元运营补助,对不高于普惠指导价招收3岁以下婴幼儿的备案托育机构,根据收托人数给予每孩每月400元收托补助,高于山东省每孩每月300元的标准;济宁市围绕托育服务出台了财政支持、规划建设、普惠收费、人才培养、助企纾困等十大类、28项政策举措,制定12个配套支撑文件,在山东省率先出台托育机构政策标准;聊城市给予普惠托育机构二孩、三孩每月保育补助300元、400元,给予普惠性公办、示范性托育机构一次性财政补助5万至50万元,备案托育机构水电气暖执行居民生活类价格,2022年减免税费439万元。

    济南市卫健委于2020年印发《关于加强济南市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通知》,明确托育机构公布的备案所需材料、备案流程、联系方式等,提高备案效率,目前共备案托育机构111家;水、电、气、暖费用是托育机构的刚性支出,大概占总成本的1/10,关系着托育机构的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截至今年2月底,济宁市为全市370家托育机构执行了水、电、气、暖优惠价格政策;面对托育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聊城市将育婴员、保育师确定为急需紧缺工种,纳入市职业培训补贴范围,累计培训7.68万人次,并建立托育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在聊城市14所大中专学校内开设保育托育专业。

    “近两年,济南市优质的托育机构越来越多,尤其是家门口的优质托育机构选择空间很大。二宝在托育机构全日托,我们都可以安心工作了。”采访中,一位家长表示。

    普惠升级,举全市之力推动“幼有善育”

    实现幼有所育,提升托育质量,扩大覆盖面。三市以广大家庭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在托育工作“普惠升级”的道路上不断突破。

    除了收费“实惠”外,家门口就能拥有一所符合资质要求的托育机构,显然更加符合广大家庭对“普惠”托育的期待。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2022年,济宁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出资5000万元组建了山东省首家国有托育集团(以下简称济宁国投托育),建设山东省首家市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济宁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截至今年5月,济宁国投托育通过新建、改扩建、合作共建等方式,已建成22个托育示范点,累计提供托位1300余个。

    济宁城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则与济宁市家庭服务民营企业——山东起跑线联合成立山东起跑线家庭服务集团有限公司,高标准建设用人单位式托育园所——济宁市机关(大剧院)托育中心、社区嵌入式托育园所——南风花园托育中心、医育结合式托育园所——杨柳托育中心,全力打造区域托育服务新标杆,改扩建托幼一体园18个。截至2022年底,共完成托育点建设28处,托位1665个。截至今年5月,济宁市共有托育机构653家、托位3.4万个、千人托位数4.09个。

    聊城市在“托幼一体”实践中不断突破,据介绍,2022年后,聊城市新扩建的幼儿园全部增设托班,并为开设托班的幼儿园发放托幼一体示范机构奖补金;同时,聊城市还推动建设覆盖全域的公立托育机构,大型企业、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先行先试,创新“水城育家”模式,由社区免费提供场地,开辟社区托育服务新天地。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聊城市优质托育服务机构共有301家,其中省级示范托育机构3家、市级示范托育机构33家。记者了解到,聊城市还将大力支持公立托育机构建设,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市县公立托育机构全覆盖,建成后承担同级养育照护示范指导和托育机构引领示范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聊城市还将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内容,并组建志愿服务队,与农村婴幼儿家长结对帮扶。此外,该市还把孤儿和重点困境儿童每人每月基本生活费分别提至2130元、1694元,以保障农村地区的婴幼儿得到良好的照护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随着三市托育机构数量的增加,服务也在“提档升级”。济宁市机关托育中心负责人李杰介绍,园区设有专门的乳儿班、托小班、托大班等,共计150个托位,可为职工和周边居民提供全日托、小时托、亲子课程等综合类服务。“0~3岁是宝宝大脑发育的关键期,我们通过感统训练,培养孩子们的秩序感、专注力与身体协调能力。”该中心教学总监李翠芳说。

    探索构建托育服务政策支持体系

    采访中,李翠芳的一句话令记者印象深刻。“在这里工作,我感觉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能更好地呵护宝宝们的成长。”

    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教授张根健说,目前山东省已有73所院校开设托育照护专业,在校生1.5万人,并成功举办了全省首届托育服务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这对于加快人才培养培训步伐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如何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是今后一段时期托育服务行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

    从人才培育的角度来说,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姬彦红建议加强托育师资队伍建设。“像聊城市加大育婴员、保育师等人才培育力度,提升托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姬彦红还建议,支持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开设本科层次的托育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建立完善的职前职后培训体系,建立托育教师准入、考核、奖惩和淘汰制度,打通职业晋升通道,提高托育教师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增强其职业幸福感。

    张根健则告诉记者,托育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儿童早期教育与服务的发展共识,投资儿童早期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国家战略。随着人口出生率的变化,幼儿园办托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实行托育一体化成为早期教育与服务资源融合,促进儿童早期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山东省内已有个别地市进行了托育一体化的政策尝试,在迅速增加托位,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张根健建议,应当在示范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尽快打通相关政策壁垒,扩大普惠性社会托育服务资源,让更多婴幼儿家庭受益。

    “济南、济宁、聊城三市以资金补助、示范性机构建设、从业人员培训、医育结合、全程监管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对构建托育服务政策支持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而这三座城市努力把示范城市建设成为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区,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先行区,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的标杆,必将推动城市的全方位发展。”张根健告诉记者。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