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综合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综合

牢记总书记嘱托,以产业振兴助力村美民富——

海南施茶村:石头里开出“幸福花”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孙钱斌 刘世康 王蓓 刘旭

    时值盛夏,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绿荫点缀着光洁的水泥村道,椰影摇曳间,微风穿过路两边一栋栋小洋楼,轻拂游人的脸颊。喝一口茶水,略微清清嗓子,70岁的村民讲解员洪尚科继续给游客讲解火山石斛品种,介绍村子近年来点点滴滴的变化。

    “过去的施茶村,一眼望去全是火山石,缺水少地,就一个字:穷!”洪尚科提高了嗓门说:“近十年来,村里在石头地上发展石斛种植,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村里考察后,全村上下鼓足干劲儿加油干,走上了致富的‘快车道’。”

    “你们看这些小汽车、小洋楼。”洪尚科指指路两边,听到游客们啧啧称赞,他那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庞上泛起笑容。

    作为土生土长的施茶村民,洪尚科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欢喜于村里的点滴变化。在担任村庄导游的四五年里,通过一次次讲解,他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施茶村时的重要讲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多的感触。

    2018年4月13日正午时分,在海南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顶着骄阳特地来到施茶村考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了解到村里依托石斛种植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脱贫和振兴之路时,他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市和乡村都要发展好。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五年多来,施茶村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在脱贫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完成了两次产业升级,不仅致富的路越走越宽,村庄还成了“网红”旅游打卡地,交出了一份“产业振兴助力村美民富”的高分答卷。

    古村蝶变

    夏季的海南,热浪灼人。穿行在石山镇的羊肠小道间,转角处,一处名为“施茶”的村落赫然出现。

    据当地人介绍,施茶之名来源于琼崖名士丘濬乐善施济、修建茶亭接济行人的美好故事。另一种说法则来自流传千年的美丽传说:相传吕洞宾云游路过此地,遇到一位女子外出取水而归,便问道:“马欲饮水,请施一瓢。”女子答:“愿济解渴。”于是就在路边挖一小坑,把坛子里的水倒进去,让马饮水。临行前,吕洞宾指着土坑说:“在此挖掘,可得清泉。”女子一看,土坑真有细流涓涓而出。从此,世代饱受缺水之苦的石山百姓喝上了清甜的泉水。

    美丽的传说,寓意了施茶村质朴向善、助人为乐的淳朴民风,也隐喻了桎梏施茶村千百年的发展之困:因地处火山熔岩地带,村里2万余亩土地,九成以上被火山岩覆盖,这样的地质,不仅存不住水,更难于耕种,村民只能世代望石兴叹,从石头缝里“刨食”。

    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遍地的火山石成了阻碍村民脱贫致富的“绊脚石”,贫困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紧紧缠绕住施茶村人。“施茶村人不笨、不懒,也敢想敢试,一直想方设法摆脱贫困。”说起村庄的过去,在施茶村当了20多年书记的洪义乾打开了话匣子,“大家种蘑菇、种龙眼、养鸽子……但有的因为不适合本地气候、有的种出来了却因为交通等原因打不开销路。”

    直到2013年,村“两委”在一次外出考察时,偶然发现了一种“仙草”。这种名叫石斛的植物,不仅能在火山岩上生长,而且每斤能卖到200元。

    洪义乾意识到,村里满地的“绊脚石”或许可以转变为让村民致富的“点金石”。当年,经过小范围试种,就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2015年,施茶村开启了产业升级之路,因地制宜引进了石斛种植产业,成立了施茶村石斛种植合作社。“过去折腾的都没成功,有的村民没信心”,为了号召村民加入合作社,洪义乾带头干,把自己家所有的土地拿出来,全部投入合作社。

    翠绿的石斛栽到黑硬的火山石上,致富的希望种进了群众的心坎里。仅仅一年,施茶村就整村脱贫,无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3600元飞越至超过1万元。

    产业升级

    行走在施茶千亩生态有机火山石斛园,一簇簇石斛错落有致排列,远远望去,满眼都是嫩绿浅碧,微风拂过,枝条随风摇曳。园区门口的产品展示大厅,石斛鲜条、石斛盆景、石斛饮片、石斛酒、石斛化妆品等琳琅满目,深受游客青睐。

    尽管已经上千次来到石斛园作讲解,但每次进园,洪尚科依然觉得“新鲜”,“这些带给施茶村新生和未来的‘仙草’,总也看不够,总也讲不够。”

    几年来,洪尚科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如数家珍、生动有趣地讲解着施茶村脱胎换骨的发展故事,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到来时的温暖场景。慕名而来的游客成倍增加,采访当天,尽管热浪滚滚,施茶村却游人如织,村口头尾相接、望不见尽头的旅游大巴诉说着这里的火爆。

    “习近平总书记就是沿着这条石板路走进施茶村火山石斛园的,他边走边听村党支部书记洪义乾介绍石斛规模化种植、智能喷灌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运行情况。”循着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多前在火山石斛园的考察路线,洪尚科带着记者一行边走边介绍:“总书记来的时候我们的种植面积才200亩,现在已经扩大到了1200亩。”

    来到施茶村的村志馆广场,一块近3米高的黑色火山石上,铭刻着5行红色大字: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施茶村时留下的嘱托,为施茶人指明了奋斗方向。

    为了让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落地落实,施茶村人一天也不松劲,通过“龙头企业+农民土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火山石斛种植示范园区。

    “目前,施茶村火山石斛产业已走出‘盆景’,迈向‘森林’,形成‘风景’。”洪义乾告诉记者。

    如今,富起来的施茶村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把目光放在了更长远的将来,“习近平总书记还叮嘱我们要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洪义乾清楚记得。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成为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主心骨和坚强战斗堡垒。”施茶村“两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带领全村群众开启了产业升级之路。

    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施茶村打造了一条20公里长的火山特色旅游路线,连通古村落遗址和火山口世界地质公园及8个自然村,这些村庄如今已经全部成为海南省五星级美丽乡村。

    在不断扩大火山石斛种植产业的同时,施茶村因地制宜引进了无核荔枝产业。“现在无核荔枝也差不多上千亩了,荔枝树上结硕果,荔枝树下种火山石斛,我们就是要做好特色产业这篇文章。”洪义乾说。

    这几年,富裕起来的施茶村先后被评为“五星级美丽乡村”“中国幸福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

    振兴之志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施茶村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写在游客必经之处,乡亲们都知道,这些“金句”就是他们过上好日子的“金点子”。

    如何让施茶村的发展经验惠及更多乡村?2020年,“施茶人才培训学校”开张,成为海南基层干部重要的培训场所。

    “培训学校就在我们村委会,根据培训主题,我们会邀请党校老师来授课。”洪义乾说,仅2021年,人才学校就培训各类人才1.8万人次。

    尝到了甜头,洪义乾的乡村振兴“梦”越做越大。他计划在村里建设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召开全国性的乡村振兴论坛,让各地名村的掌门人来施茶切磋提高。

    如今的施茶村已经彻底改变了以单一农业为主的发展路径,通过制定“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模式,引导8个自然村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春节之后旅游复苏,村里农家乐、民宿的生意一直处在爆满状态,人多的时候能来几十辆大巴车,上千人参观,床位都不够用了。”王春荣乐呵呵地说。

    说起施茶村民现在的年人均收入,洪义乾很有底气:“2013年是3600元,2022年是3.6万元。”

    10年间,施茶村真正做到了依靠特色产业从脱贫到致富,村庄也完成了从“靠天吃饭”到“村美民富”的蝶变,让习近平总书记那句“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的嘱托,从“蓝图”变为现实。

    “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作用,一步一个脚印带领村民在致富路上再升级,为把施茶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样板村’贡献一份力量。”洪义乾说。

    “盼着习近平总书记再来看看今日新施茶,看看咱们的石斛盆景,尝尝咱们的石斛茶、石斛酒!”

    这是施茶人最深情的邀约。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