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生鲜灯”为食品安全添保障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其中,针对群众反映“生鲜灯”误导消费者问题,明确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
不少消费者可能发现过自己在菜场购买时新鲜的肉类,一回家就觉得变色了,许多都是因为在“生鲜灯”的照射下,生鲜肉类往往显得色泽格外红润鲜嫩,给许多不新鲜的瑕疵产品加了一层“滤镜”,这既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又可能产生食品安全问题。而此次禁用“生鲜灯”用切实具体的举措,给家家户户的餐桌增添了一道食品安全的保障,值得点赞。
把恶俗当趣味消费者不会买账
7月23日,网友发视频称,四川成都蛟龙国际影城大厅张贴着一张名为“男人视力表”的物料。视力表按层级排列女性特征,包含“胸”“腿”“会生孩子会喂奶”“夏天不要露太多”等内容。对此,有记者致电蛟龙国际影城。工作人员回应称,视力表物料已撤下,“只是想增加一些趣味性,让大家拍照留念。影院并没有歧视女性的意思。后期我们会放置正能量的物料,请大家监督,不要误解。”
一句“趣味性”不是商家张贴恶俗视力表的借口,视力表中的女性标签显然不应该用来开玩笑,更不应该张贴在公共场所,商家甚至还想以此博取消费者的喜爱,该行为实在恶劣。营销不可没有底线,商家一味哗众取宠,只能引起消费者的反感,作茧自缚。
“考证躺赚”陷阱要警惕
有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一些培训机构以考证“躺着赚钱”为噱头,声称可以包办各类“资格证”,诱骗劳动者买证赚外快。其中,一些机构以新兴职业的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等名义,随意乱收费、滥发证;还有一些机构假冒权威机构名义组织培训、评价、颁发证书。更有甚者,精心设计培训、考试、发证等所谓一条龙服务骗局,让不少人深陷其中。
早在2017年人社部就印发了《关于集中治理职业资格证书挂靠行为的通知》,部署打击住建、环评、药品流通等领域职业资格证书挂靠问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面对证书挂靠这一顽疾,相关部门还应加大力度予以清理整治,促进各行业规范运行。同时,公众也要增强防范意识、维权意识,不要盲目相信“考证躺赚”,避免被无良商家忽悠。
蔡冷玥 整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