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家庭周刊 协同教育 PDF版下载

栏目:聚焦

版面: 家庭周刊 协同教育

“e万行动”助力孤儿拥有美好未来


    ■ 马贵花

    “那天中午,你问了我家庭、学习、精神状态等一些问题,消除了我内心的疑惑,让我知道原来还有更好的路可以走。我十分感谢你这位优秀的大姐姐,希望将来能如你一样。”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一名接受公益组织爱德基金会孤儿助养项目即“e万行动”的孩子在写给工作人员戴越的信中这样说。据悉,该县共有330名孩子接受此项救助。

    注重家庭对孩子的帮助

    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共有15.9万名孤儿、35.1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国家基本生活保障范围。

    “e万行动”的受助对象是从小失去父母,跟祖父母相依为命或是寄养在亲戚家的孩子。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也为了让自己看起来“跟别的同学一样”,他们往往假装坚强。这是孩子们不自觉地竖起的一道心理防御屏障,他们努力扮演一个外界期待的乖巧快乐的角色。但他们的内心很孤独,常常有无助感,他们需要一个依靠。

    一次,在“e万行动”项目中工作了八年的刘莉探访孤儿时发现,一个小女孩在一岁半时爸爸因吸毒被劳动教养,母亲离家出走,她跟奶奶生活在叔叔家里。五年后父亲回家,她怎么也张不开口叫“爸爸”。不幸的是,爸爸第二天重新吸毒,很快离世。奶奶说:“如果当时你叫一声爸爸,他就不会出去吸毒死掉。如果你是个男孩,你爸就不会吸毒。”这两句话让孩子陷入深深的自责。

    刘莉开导她把想法在纸上画出来。“让我心痛的是这个全班成绩第一的孩子说:‘老师,今天能跟你谈一个小时我感觉特别幸运!’我意识到她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精神交流。”在与这些孩子交流时,刘莉设身处地关注他们的感受,而不是一次次“撕开他们的伤口”,让他们再受伤害。

    “e万行动”项目强调家庭对孩子的帮助,即使孤儿院的重残孤儿,项目也有“祖母计划”,期望能给予孩子亲情关注,如开展了包括关注孩子心理的“睦邻行动”,在家庭、同伴、学校和社区之间搭建网络,让孩子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发生关联与互动。

    这些孤儿有机会参加“幸福训练营”、夏令营活动,通过拓展活动和肢体接触,让孩子们能在“零距离接触”活动和游戏中感受到爱与信任。其中,已连续多年举办的“同燃同心夏令营”深受孩子们欢迎。

    接受爱 给予爱

    楠楠是最早一批接受“e万行动”资助的孩子,2015年她刚开始工作,便以志愿者身份参加了当年的“同燃同心夏令营”,并在活动后提出想资助一名孩子。

    一位接受了六年捐助的孩子写道:“遇见你们后,我就像无根的浮萍找到了依托……我缺失了一些无法言说的东西,而你们却带给我新的感动和希望。爱的接力棒点燃了生活的希望。我会帮助别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报之生活以歌唱。”

    接受项目资助的小熊在求学路上坚定地屏蔽了身边那些让她“去打工养家糊口”“早点结婚生子”的杂音。她说:“我明白我不是为了我一个人,如果我现在放弃学业,等我弟弟长大以后,我没有能力和资历去教导、指引他成为优秀的人。学习是不能耽搁的,我现在还年轻,年轻就有希望。”这位考上大学的女生说,也许她不会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但是,这份爱与支持,会让她充满感恩、拥有动力,让她更加肯定:女孩没有被放弃,女孩更要自强地活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过去10多年间,国家对孤儿的制度化救助不断强化。截至2021年底,孤儿人数已从2012年的57万人减少到17万余人。从2020年开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也首次在国家层面被纳入保障范围,参照孤儿的生活保障标准,每月发放基本生活补贴。多地还探索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助学工程,让这些孩子考入大学后还能继续得到资金支持。

    作为政府保障的重要补充,“e万行动”项目开展20年来,已为全国4.8万余名孤儿提供资助金累计3亿多元,项目已覆盖包括云南、贵州、宁夏、重庆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70余个县。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