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应急技能”普及率要“加急”
“台风天急救指南”“泥石流来临如何躲避”……最近,极端天气中自救与互救知识频上热搜。大家对应急救护技能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应急救护培训,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基础的应急救护技能,一些地方持证救护员数量年增速达到20%以上。然而,在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懂自救、能自救的人占比仍然较低,洪水等灾害来袭时人们仍难免不知所措。
防范胜于救灾。提高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率,让更多人懂得自救与他救,有助于提升全社会的风险应对能力。要不断拓展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的广度和深度,让应急急救技能能够成为“国民技能”,成为化解风险、守好“生命保障红线”的重要力量,以此更加有效地筑牢社会安全防线。
共享产品不能成“共享隐患”
近日,重庆火车西站一名女乘客,长发被卷进按摩椅,整个人动弹不得,在众人帮助下才得以脱困,重庆西站管委会回应:一小撮头发被扯下,已和解,不存在恶意破坏。网传视频显示,女子长发被卡在按摩椅中,带着哭腔呼救,看上去十分痛苦,周围有不少人赶来帮忙,试图帮女子脱困。
目前,共享按摩椅处于野蛮拓荒阶段,在公共场所的设置缺乏规范化,缺乏日常管理,还对公共空间构成侵占,必须严加规范并做好安全维护工作,保障消费者权益及人身安全。要完善运营维护机制,让生产企业与经营者联手,明确责任主体,成立维护维修队伍,定期检查设备,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各种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
“当场撕毁”当处罚,“拒收纸币”也应追究
8月4日,有网友爆料其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停车场缴纳停车费时,收费员拒收5角纸币并将5角人民币当场撕毁。此事引发公众关注。目前,浦东警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对顾某某故意毁损人民币的违法行为依法行政处罚。
货款用现金收取,包括小额纸币和零币,于商家,是法定的义务;于消费者,也是法定的权利,不容剥夺,更不容侵犯。数字时代发展下的“无现金交易”并不代表着简单的“去现金化”,人民币也不仅是货币,其背后更代表国家,是国家信用的体现。尊重每一位使用实体货币的顾客,尊重人民币的法律地位与“尊严”,不仅是公共服务的应有之义,也是每位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侯文雅 整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