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阅读 PDF版下载

栏目: 畅读亭

版面: 阅读

女性研究:连接起政治、族群和宗教


    范若兰

    范若兰,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东南亚研究所教授,性别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三个方向:政治、族群和宗教,而女性研究是用功最多之所在,连接起政治、族群和宗教。著有《性别与移民社会》《东南亚女性的政治参与》《暴力冲突中的妇女》《“适合女性”:20世纪新马华人妇女的职业变迁》等。在本文中,范若兰教授对自己的学术作品进行梳理,分享从妇女研究中获得的力量。

    ■ 范若兰

    我早年从事中东研究,之后转向东南亚研究,属于区域国别研究;我是历史学出身,之后主要从事当代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三个方向:政治、族群和宗教,而女性研究是我用功最多之所在,连接起政治、族群和宗教。在六十岁“知天命”之年,是时候对自己的学术作品进行总结了。

    我最早对女性研究发生兴趣,还是在西北大学读中东问题研究生时。陕西省妇联妇女学会的高小贤老师找我写一篇外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论文,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女性研究,身为女性,我一下就对妇女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我不清楚这篇论文后来有没有出版,但我知道自己成了女性主义者。我常想,每一个女性,天然关注女性,因为成长过程中面对的性别不平等,很多女性就这样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女性主义者。

    结合我的中东研究专业,我开始研究伊斯兰教与穆斯林妇女,写了两篇课程论文《伊斯兰教与穆斯林妇女解放》和《土耳其妇女地位初探》,都发表在中国中东学界最高刊物《西亚非洲》杂志上,这两篇稚嫩的论文是我从事女性研究的起步。1994年我毕业后到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工作,研究领域随之转向东南亚族群、政治和伊斯兰教。

    对东南亚族群领域的研究

    在东南亚族群领域,我主要研究华人族群,更关注的是华人妇女。对女性研究的兴趣使我选择以二战前马来亚华人妇女作为博士论文选题,研究重大事件对男女不同的影响,华人女性的移民模式、经济参与和教育发展,社会参与和婚姻家庭的变化,尽管这是一个学术积累和资料积累都十分薄弱的领域,我还是希望通过扎扎实实的研究,能确实推进新马华人社会和华人妇女研究。此时,中国的女性研究学术共同体也已兴起,新的理论和概念不断引入,我得到海内外女性学研究前辈杜芳琴等教授的帮助和指导,提供机会让我参加妇女史研讨会和课题研究,指点性别(gender)研究中的“迷津”,使我能更好地运用“性别”这一新视角切入新马华人社会和妇女研究。通过博士论文的写作,我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性别研究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升。此文修改后以《移民、性别与华人社会:马来亚华人妇女研究(1929—1941年)》为书名出版,这是海内外第一部以中文书写的新马华人妇女史专著,受到学界高度评价。多年后,我又增加了更多的档案资料和一手资料,对该书进行修订再版《性别与移民社会:新马华人妇女研究》。

    在修订时,我萌生了写一本20世纪新马华人妇女职业变迁之书的想法。第一,因为找到了更多的一手资料。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殖民地时代和独立后新马的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官方报告都能找到电子版;新马报纸大都电子化,不论是战前还是战后的报纸,都能在网上看到,使得关键数据和资料的收集更加方便。第二,想尝试口述访谈方法。以往我研究新马华人妇女,只是使用文献方法,现在能方便地出国进行田野调查,可采用口述访谈的方法,了解华人女性个体的职业变化和感悟。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新马华人妇女的职业变迁太令我着迷,20世纪百年时代巨变也反映在华人妇女职业变迁上。华人妇女在20世纪上半叶大量移民新马,她们为谋生而从事多种低级职业,随着国家独立、经济发展、教育提高,华人女性从有限的低级职业不断向中高级职业拓展,并在所谓“男性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女胶工、琉琅婆、红头巾的辛劳,女教师的使命,女秘书的形象,女律师的正义,女企业家的精明,女政治家的抱负,她们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足迹,但学术研究却很少有她们的身影。我希望挖掘华人妇女的职业变迁与时代变化的互动,也希望能展现她们的个体经验,从而还原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历史。该书最终完成并出版,是为《“适合女性”:20世纪新马华人妇女的职业变迁》。

    之所以以“适合女性”为标题,是因为我在阅读文献和做访谈时,不断听到某一职业“适合女性”的说辞。我认为,“适合女性”话语是分析新马华人妇女职业变迁的核心。一方面,“适合女性”是从女性本体论出发,强调女性的性别优势,附和传统性别规范对女性的“温柔、细心”等女性气质建构,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女性在职业发展上的次等、辅助角色,以及职业的“女性化”,使女性局限在所谓“适合女性”的职业,导致她们处于低技术、低收入、低职位领域。另一方面,从长时段来看,“适合女性”也是一种女性的赋权策略,推动妇女进入更多职业领域。女性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通过强调“适合女性”话语,为拓展妇女的职业领域创建有利的环境。从长时段妇女职业变迁来看,“适合女性”话语为女性撬开了某一职业大门,使她们能进入其中并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和能力,不仅证明自己“适合”这一职业,而且干得更好,从而为她们的职业拓展和提升打开了更大的空间。

    对东南亚政治、宗教领域的研究

    在东南亚政治领域,我除了研究主流政治学所关注的民主政治、族群政治、政党政治外,更关注东南亚女性政治参与,最终出版课题成果《东南亚女性的政治参与》。东南亚在民主化浪潮中涌现出不少女总统、女总理,特别引人注目。我在《东南亚女性的政治参与》基础上,深化了对女政治领袖的研究,出版了《东南亚女政治领袖研究》。该书以女性主义为理论基础,对东南亚女政治领袖的上台路径和执政表现进行探讨,并比较东南亚女领袖的共性与差异,及其与世界其他地区女领袖的异同。

    在东南亚宗教研究领域,我主要研究伊斯兰教。东南亚穆斯林人口众多,伊斯兰对政治和社会都有较大影响,但中国学界关注很少,而我做中东研究时,对伊斯兰教用功较多,因此我结合自己的学术积累,转向东南亚伊斯兰教研究,最终出版课题成果《伊斯兰教与东南亚现代化进程》。

    政治、族群、宗教三个方向的研究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和交融的。政治与族群和宗教密不可分,而宗教与族群更是孪生兄弟,彼此建构。以我多年治学之经验,深感各学科并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好的研究都具有跨学科特点,需要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女性研究并不是单一的学科,更要站在跨学科基础之上。以女性和性别勾连其中,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可以发现前人所忽视之议题,亦可以深化议题。

    我经常对学生说,我与女性研究是互相成就,我一生致力于东南亚妇女和中东妇女研究,为妇女研究大厦添砖加瓦。同时,我也从妇女研究中得到力量和人生依托,它使我认识到女性独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重要性,使我能从性别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使我的人生观念得以重塑和升华。

    (作者为中山大学性别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