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峰
□ 杨俊
“婆婆,吃饭没有,最近天气热得很,你要注意身体呢。”
“是小敏呀,谢谢你关心哦……”
8月7日,在完成当天工作任务下班后,史家敏又给腊恰畈村新元组的唐银妹老人打来了电话。
现年29岁的史家敏是一名“90后”干部,2020年8月从重庆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考取贵州省定向选调生分配到黔东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2021年5月选派到贵州省岑巩县大有镇腊恰畈村挂职锻炼,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
腊恰畈村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全村现有耕地面积2987亩,其中田2282亩,旱地705亩,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名。全村辖20个村民小组,455户1835人,2014年以来共识别贫困户119户399人,2019年,该村顺利脱贫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初来乍到,面对陌生的环境,史家敏大脑一片空白。但看着秀丽的青山,热情的群众和同事,她决心融入村庄,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在一次走访中,史家敏来到双目失明的唐银妹老人家,老人拉着史家敏的手说:“我有时感觉这个世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失明让我记忆模糊,连过去那些老朋友的样子都记不住了……”
唐银妹的儿子儿媳长年在外务工,一年中有300多天都是她一个人在家,内心十分孤独。
了解这些情况后,史家敏就经常去看望唐银妹,帮助她检查用火用电安全,了解她的身体状况,唠唠家长里短、谈谈村庄变化。就这样,史家敏在村里人看来,就像唐银妹的“孙女”一样。
“现在村子和过去有了很大变化,村里通了水泥路,到处都是小别墅、小汽车,在家门口也能找到工作。”史家敏告诉老人,等你儿子儿媳回来过年,就让他们在家乡找个工作。
有一次,史家敏和老人交谈了一个多小时,临走的时候,老人恋恋不舍地说:“敏敏,可以让我摸摸你的脸吗?你就像我的眼睛。”
史家敏的眼眶顿时湿润了,她赶忙拉过老人的双手,放在自己脸上说:“婆婆,你摸吧,以后我就是你的眼睛。”
和唐银妹建立的真挚情感让史家敏逐渐领悟到选调生驻村的意义。她说:“虽然没能赶上脱贫攻坚那场战役,但一定要在乡村振兴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驻村两年,史家敏共入户走访群众2000多人次,走遍了腊恰畈村的每一个自然小组,积极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目前,村里以“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出水稻制种、林下茶树菇、油茶等种植养殖产业,900多人在新产业中找到了新饭碗。
“曾经走过的一条条路,一件件办结的事,都让我难忘又眷恋,希望腊恰畈村越来越好,希望乡村振兴早日实现。”史家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