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7万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800余万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率均达到85%以上
● 截至2023年7月底,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惠及1162万困难残疾人和1549万重度残疾人
● 与2018年相比,2021年出生缺陷导致的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幅度均超过20%
● 全国妇联推进各级妇联组织用好41万个城乡社区家长学校、297个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杨娜
今年8月25日是第七个全国残疾预防日。8月23日,中国残联在京举办第七个残疾预防日新闻发布会。中国残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妇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共同出席发布会,介绍贯彻落实《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取得的积极进展。
中国残联理事、康复部主任胡向阳介绍,在防控疾病致残方面,通过加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开展防盲治盲、防聋治聋,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和重点地方病监测,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等,有效提升慢性病、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致残防控水平。在防控伤害致残方面,通过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完善道路交通事故警医联动救援救治,加强防灾减灾,提升农产品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推广儿童伤害和老年人跌倒伤害预防适宜技术等,有效提升安全防护水平,减少伤害致残。在促进残疾康复服务方面,通过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加强全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推进工伤康复工作,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立、实施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等,进一步改善残疾人康复服务状况。40.7万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800余万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率均达到85%以上。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朱玉军介绍,民政部利用全国助残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指导地方宣传普及残疾人福利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举办全国残疾人福利工作培训班,推动各地婚姻登记机构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目前,全国已有84%的县级以上婚姻登记机关设置了婚姻家庭辅导室,部分地区依托婚姻登记机关将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扩展。会同财政部、中国残联制定《关于加强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管理的指导意见》,建立全国统一的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平台,全面实施“全程网办”和“跨省通办”。截至2023年7月底,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惠及1162万困难残疾人和1549万重度残疾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动将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作为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的重要目标。坚持实施三级预防措施、把好四道关口,与妇幼健康服务整合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策略,有效覆盖婚前、孕前、孕期和新生儿各阶段人群。2022年,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障碍筛查率均达到90%以上。与2018年相比,2021年出生缺陷导致的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幅度均超过20%,神经管缺陷、肢体短缩等严重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
全国妇联始终把妇女儿童和家庭的所需所盼作为着力点,积极参与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全国妇联宣传部教育文化处处长费丽萍介绍,近年来,全国妇联通过“健康中国母亲行动”“母亲微笑行动”等公益行动、“爱在开端0~6岁科学育儿社区家庭支持”等项目,帮助更多妇女儿童和家庭提升健康水平。在面向家长加强社会心理服务方面,制作播出《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0~3岁婴幼儿期儿童心理健康》《3~6岁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6~12岁学龄期儿童心理健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儿童心理调适》等家庭教育公开课。同时,推进各级妇联组织用好41万个城乡社区家长学校、297个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在12338妇女权益保护公益服务热线建设中,动员组织专家、社会力量和巾帼志愿者,为不同需求的妇女儿童和家庭提供心理疏导及干预服务。组织专家医师团队,赴甘肃、贵州、青海等5省区的1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关爱女性健康中国行”,为近50万人次妇女群众送去心理健康等科学知识和有效服务。
8月25日是第七个全国残疾预防日,今年活动主题是“预防先天残疾,守护美好未来”。8月3日,中国残联与中央网信办等17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七个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对开展今年的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作出部署,要求各地宣传出生缺陷防治和儿童健康发展,宣传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和康复知识,统筹推进行动计划贯彻实施。中国残联专门印制了6万余份残疾预防日宣传海报,免费发往各地,制作了残疾预防宣传视频,支持各地全方位多角度传播残疾预防知识。残疾预防日当天,中国移动、电信、联通向全国手机用户发送宣传短信,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出残疾预防日的相关在线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