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霞
为了村民马玉来家四女儿彩礼的事情,甘肃省定西市漳县马泉乡马家门村妇联主席谭花芳跑了三回。坐在自家沙发上,脚踩青砖地,谭花芳给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讲述了三次登门“降”彩礼的过程。
2022年甘肃省定西市深入组织开展治理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攻坚行动,2023年开展巩固深化行动。据定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张国盛介绍,经过一年多的治理,成效显现。据初步统计,全市彩礼平均下降至4.9万元以下,5万元以上彩礼的比例下降到30%以下。
近日,记者深入定西市岷县、漳县乡村,入户采访并与村镇干部座谈,真切感受定西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治理高价彩礼,为乡村带来的“渐变”。
三次登门“压彩礼”
今年5月的一天,谭花芳在组织村里妇女群众开展活动时听说,马玉来家四女儿准备结婚,向男方要了10万元彩礼。谭花芳的第一反应是“太多了”。村里近两年开展高价彩礼治理的宣传,提倡彩礼不超过5万元。
今年55岁的马玉来有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前两个女儿结婚时,没向对方要彩礼,对方都各给了4万元,第三个女儿要了5万元,对方给了3万元。不过这都是六七年前的事。为何在村里开展高价彩礼治理之后,彩礼反而要得更高了?
第一次,谭花芳叫上邻居一起到马玉来家,给马玉来的媳妇包有琴做工作,“都是自己生的孩子,要穷了娃过不了日子。”
“自己生的女儿,还由你说了?”包有琴不乐意。她没念过书,坐车晕车,四女儿谈的对象家在漳县别的乡镇,相距100多公里,“太远了”。
两边不欢而散,谭花芳连口水都没喝上。
过了几日,包有琴的气消了,谭花芳喊上村书记一起来到马玉来家。“你是美丽庭院示范户,要起示范作用,不能往高了要。”第二次的工作起了点作用,包有琴态度和缓一些,表示可以少要点儿,8万元。
第三次,谭花芳喊上丈夫一起去。“三个女儿都在身边,都能照顾到你。”这些思想工作起了作用。
最终,马玉来的四女儿结婚,收了对方3万元彩礼。
回顾四女儿彩礼的前前后后,头发花白的包有琴有些腼腆地告诉记者,开始听说离家100多公里,男方条件不好,自己不太乐意,所以就多要了彩礼,想让对方知难而退。后来姑娘要去,没办法,也想通了。
治理“高价彩礼”需要慢慢引导,不能强制。漳县马泉乡马家门村委会副主任马保军告诉记者,以前有村民反映彩礼高,有10多万元,当时村民人均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刚开始治理高价彩礼时,有些家庭不太认可,觉得把女儿养大了不容易,不要彩礼是“将女儿白送人”。
马家门村“两委”积极落实定西市的要求治理高价彩礼,通过微信群、公众号、小喇叭、横幅等挨家挨户做工作。近年来,村民种植的当归、黄芪等中药材收益好,生活条件好了,工作也相对好做。2023年6月,村里还召开了未来丈母娘座谈会,提倡少要彩礼。
漳县金钟镇寨子川村党支部书记李庆兵告诉记者,以前彩礼在10万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4万元。有的家庭为了娶媳妇去借贷,因此欠下债务。
调研中,记者采访到一户曾因高价彩礼受穷的家庭。在漳县李学民家,坐在灾后政府出资重建的房子里,四周是水泥墙面,屋顶一盏灯泡,灯绳垂在床上,与当地其他家庭的陈设差距较大。13年前为给儿子娶媳妇,李学民花了11万元彩礼。后来儿子离婚又娶亲,李学民又花了12万元彩礼。至今儿子还在外打工赚钱,偿还因彩礼欠下的债务。
7月12日上午,漳县下起小雨。李学民患有慢性病,穿着薄棉袄,袖口有棉絮露出来。他觉得政府出面“压”彩礼真好,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告诉记者,如果政府不管彩礼,彩礼会越涨越高。
调研中,大多数村民认为,彩礼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多多少少得有。记者发现,彩礼存在的原因主要有几方面,彩礼是当地的风俗习惯,如果要得太少觉得女儿出嫁会不受男方重视,“不抬举、不值钱”;嫁女儿需要陪嫁、请客吃饭,女儿出嫁后与娘家的联系减少,老人得不到照顾,需要彩礼补贴养老费用;条件不好的家庭,彩礼要得高一些来改变家里的贫困情况;有儿子的家庭需要为儿子娶亲准备彩礼,女儿出嫁时彩礼也相对要得高。此外,村民也存在互相攀比的心理。
“彩礼属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表达了男方对女方的尊重,属于正常风俗。但是,高价彩礼属于陈规陋习,需要加强治理。”参与高价彩礼治理,张国盛深有感触。
“要的彩礼高,是大负担。”岷县麻子川镇绿叶村党支部书记李有霞已担任村干部11年,2020年村里彩礼在8万元左右,而一家一年的收入也只有四五万元。
“高价彩礼的受害者是女方,把女性当成了商品。”漳县金钟镇党委书记武政荣分析。2018年镇上提出整治高价彩礼,2022年逐步推广。
党员户带头谋突破
在漳县马泉乡马家门村49岁村民马爱娃家,台阶两侧摆放着一盆盆鲜花,屋内干干净净,墙上贴着孩子的奖状。马爱娃家荣誉多,“最美家庭户”“道德模范户”“美丽庭院户”……
马爱娃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和二儿子做了上门女婿,这在当地并不少见。上门女婿如同女儿,也要收彩礼。前几年彩礼在10万元左右,但两个儿子都没要彩礼。对方并非拿不起,“娃娃日子好过点儿,要啥彩礼!”马爱娃用朴实的话语解释。
岷县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7月11日,在岷县茶埠镇哈扎村唐应中家,五间坐北朝南的房间宽敞明亮。唐应中的女儿大专毕业后在苏州工作,2022年在苏州结婚时没要彩礼。“女儿过得美满,不要彩礼也可以。”唐应中说。
2023年2月,岷县茶埠镇树扎村村民包瑞霞的妹妹招了上门女婿,本来要给男方2万元,对方却没有要。“两个人过日子,彩礼要得多,还得自己还,没有必要。”包瑞霞说。
一些女方家庭虽然没有要彩礼,但男方家庭也会给一些彩礼,但金额都不高。
在哈扎村包东奎家,28岁的包东奎2022年元旦结婚,媳妇是本地人。开始媳妇家没要彩礼,包东奎家给了2万元。“女方家会有陪嫁,不能让对方倒贴啊!”包东奎爽快地说。
“要十几万元的彩礼没有必要,结婚主要看对方人品。”树扎村的姑娘包翠娟告诉记者。她的父亲在外做电焊工,母亲在家务农。2023年2月,包翠娟嫁到隔壁村。当时,包翠娟的父母不要彩礼,对方却坚持给了2万元。
岷县麻子川镇绿叶村村民王锁安今年59岁,家里种了10亩中药材。大女儿出嫁5年多了,就在本村,没要彩礼。“俺要富了娃就穷了。”王锁安皮肤黝黑,双眸明亮。王锁安的二女儿出嫁也没有要彩礼,男方坚持给了5万元,他又返还2万元。小儿子在庆阳工作,儿媳妇娘家希望也能照顾娘家养老,就没有要彩礼。
7月11日下午,记者见到绿叶村村民王银全时,他正在家附近的仓库里打包猫尾草。王银全家里种了七八亩猫尾草,十几亩中药材。忙碌的季节,王银全早上三点多就起床,晚上十一二点才睡觉。王银全告诉记者,2020年,女儿出嫁没要彩礼,对方给了3万元,他还回去2万元。“没必要要彩礼,给娃们增加负担。”王银全摆了摆黝黑的双手。
漳县金钟镇寨子川村村民马晓春今年50岁,有3个女儿、1个儿子,还养了100多只羊。大女儿、二女儿、三女儿分别于2021年、2022年、2023年结婚,彩礼各要了6万多元、4.8万元、4.2万元,对方分别给了4.6万元、4.2万元、3.8万元。要的彩礼数额越来越低,收的彩礼也越来越少。
“彩礼治理党员户要带头。”马晓春说。多个村“两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开展高价彩礼治理,多从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户、培养大学生的家庭入手。村里“一家看着一家”,有人带头,后面就好跟上。
“一路向低”成新风
早在2019年,甘肃省定西市就尝试治理高价彩礼。张国盛告诉记者,当时本地彩礼在10万元左右,在一些偏远山区甚至高达15万元。高价彩礼是导致贫困的一个因素,也是导致基层矛盾的潜在因素。
树扎村专职书记王想娃已经在村里工作两年半。她记得,刚开始来时,有老人在路上遇到她,会反映彩礼高、压力大。之后村里开展移风易俗工作,通过示范户、光荣榜、积分超市等方式激励大家。
2022年3月,定西在甘肃成立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市委决定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主要针对“高价彩礼”和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张国盛和同事开展了2个多月的调研,深入20个乡镇的40个行政村,发现彩礼在5万元以下的占一半,5万~10万元的占40%多。
2022年5月16日,定西市委办公室、定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定西市治理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攻坚年行动方案》的通知,规定了9项主要措施,包括制定限高标准,对彩礼、酒席等进行“限高”,明确婚嫁礼金不超过5万元,婚嫁活动双方合计不超过2天等。
2023年4月25日,定西市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印发《定西市巩固深化治理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落实主体责任,规定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对推进移风易俗负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移风易俗工作融入日常。规定分级报备承诺。教育引导村民(居民)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就婚丧喜庆事宜向群众自治组织和村委会(社区)如实报备,建立完善移风易俗档案。各县区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指导督促全体干部职工签订婚丧喜庆事宜承诺书,各行政村(社区)要以户为单位,组织全体村民(居民)在自愿的情况下签订承诺书。
各级妇联组织也是高价彩礼治理的重要力量。定西市妇联主席张丽君介绍,定西市妇联将移风易俗纳入“巾帼大学习”“巾帼大宣讲”内容,采取炕头宣讲、板凳宣讲、庭院宣讲、田间地头宣讲、最美家庭分享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优良家风、经典家训、移风易俗典型事迹,促进好家风带动好民风,形成乡风文明新风尚,推动移风易俗见成效。
“彩礼是农民自愿的事情,需要潜移默化,党委、政府不冲在前面,很难改变现状。”张国盛告诉记者,定西的高价彩礼治理提出了具体措施,引导文明风气的责任落实到村“两委”,开展督导,持续推进。
高价彩礼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刚开始治理时都有难度。武政荣告诉记者,老百姓觉得,嫁女儿是“自己的事情”,不知道为什么要被国家管。村干部去管,女方家会质疑村干部“是男方的说客”“是男方的什么亲戚”。但事实上,个人的行为会影响村风乡风。金钟镇开展家风家教宣传,让群众积极参与,表彰“好儿媳”,开展荣誉双送活动,“好儿媳”的荣誉还送给娘家,提高女性的家庭地位。“大部分农村家庭嫁女儿,最终也是希望女儿幸福。如果媳妇来了,就给家庭带来负债,造成的伤口不容易好。”武政荣说。
针对村里不配合的情况,绿叶村也有自己的办法。在农村办红白事,需要“总管”村支书出面做工作,为方便动员村民来帮忙,绿叶村特意花费2万多元,购买了凳子、桌子,村民办红白事都可以免费借用。现在村民的发展意识强了,村里种起了猫尾草,可以做高端宠物饲料。生活条件好了,对彩礼“限价”推行也更有力。
李有霞介绍,2020年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吸纳乡贤人才等参加。有嫁女儿的家庭,村里会提前做工作。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修订后的村规民约。开展治理后,现在逐步形成观念,要了彩礼,脸上没有面子。
据统计,2022年1月至5月,定西全市平均彩礼为7.6万元,是农村地区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万元的7.6倍多,个别偏高地区可达10倍或更高。经过一年的攻坚和深化拓展行动,2023年1月至6月,全市平均彩礼为4.9万元,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