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除了超长待机的高温,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好像全国人民都在过暑假,各大景区景点人满为患。然而经历了3年疫情,如今的我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不再怨声载道,而是心生感动、感慨与感恩。8月是夏季的结束,更是下半年的启程。跟家人的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但满足了我们踏浪追夕阳的美好愿望,更在“众妙之门”的中华文明中浸润心田、升华自我。
■ 胡杨 文/摄
“用一场旅行为2023年夏天画上一个句号。”8月10日早上6时38分,在高铁站候车时我发朋友圈道。
今年全国各地都经历了超长高温的夏季,8月8日立秋那天早晨,我在家庭群里请老妹教老妈做八段锦。80多岁的爸妈好几个月没怎么出门锻炼身体了,心想教他们点新东西,督促他们多活动……我们姐俩正商量呢,老哥露头了,他说准备遛老爸老妈去,我俩异口同声“带上我们”。老哥说去安徽,我说安徽景点需要走很多路,大热天不适合老人,最好选个海边度假。“那去日照,人少。”老哥说。
那天中午老哥和老妹就回家做爸妈的思想工作了。没承想,一说出去玩、吃海鲜,老爸兴致高昂,老妈则直接拿出一沓子钱甩给老妹,说:“2万元,带我们出去玩!”
日照:说走就走的旅行,原生“一家亲”去看海
8月9日早晨6点,老哥带着爸妈和老妹开车从漯河出发了。老妹兴致勃勃发朋友圈道:“遛爸妈去!”适逢周三,我上班、请年假,周四踏上旅途。
家人们周三晚上住在了山东枣庄的微山湖景区,吃了微山湖的鱼,乘船去了荷花荡……不知道老妈是否高歌一曲:“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喜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老哥曾去过日照,他选了热门景点之外的岚山区多岛海海滨。中午11点半我下车,打车120多元来到一片山海相连的别墅区。只见一栋栋深木色两层小楼错落有致地散落在草坪上,我们住在最中间的那栋一层。门前有一棵五角枫,偌大的房间,放着一张三人床和一张双人床,宽敞整洁明亮,南面通体玻璃窗,长长的木板阳台像一个大大的榻榻米,抬眼就能看到蜿蜒小路尽头的大海。
这正是我想象中最板正的海景房,而最最重要的是——我们原生家庭五口人“在一起”。第一晚老哥去附近的客栈住,第二天客栈周末涨价,200多元的房间涨到了400多元,老哥索性在我们这里打起了地铺,真正实现了一家五口人在一个屋檐下——一键回到了小时候。
这家“云和夜泊酒店”号称五星级,大堂前有一个大大的泳池,那天我涉水而入拍小视频,只听服务员高喊道:“这是观赏水。”好吧,那就坐在椰子树下的藤椅上,眼前是一汪碧蓝池水,远处是苍茫大海,那一刻怎么都感觉自己是在东南亚度假。
日照的第一顿午餐是在“苏记渔郎小镇”吃的,据说是百年老店。海鲜自是不能少,可谓物美价廉,而我最爱的是武大郎烧饼。
吃完饭家人们去午休,我忍不住顶着太阳去看大海。在通往海边的小路上,有“你好,多岛海”的牌子,有LOVE字样的雕塑,还有白色弯弯月亮造型的秋千。最美好的是,海边还有家咖啡店——“水上咖啡”。
空旷的咖啡店里除了桌椅就是高高的书柜、琳琅满目的书籍。那一刻让我立刻想起治愈很多人的畅销书《岛上书店》。“无人为孤岛,一书一世界”“生活中每一桩糟糕事,不过是时机不当;每件好事,都是时机恰到好处”“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彼时,书里的句子在脑海里闪闪发光。
坐下来,要一杯卡布奇诺慢慢喝,等家人醒来,我迫不及待地要请老同志“开洋荤”。我一直都觉得,请老妈喝咖啡是最浪漫的事。这个下午,我们一家人在咖啡店里喝着、聊着、笑着,感觉整个世界都静音了,都沉浸在幸福之中。
太阳下山时,我们来到海边,牵手爸妈看日落。彼时海滩上已经挤满了赶海的人,无论大人小孩,他们都认真地低着头“挖呀挖”……只有我们,昂着头追光!
每次去海边我都会带上我的比基尼,曾发誓80岁也要穿比基尼拍沙滩照。那天我们在哗哗褪去的海水中奔跑、跳跃、拍摄,频频挥手与夕阳告别。直到夜幕降临,海滩上星星点点亮起来,那是打着手电“挖呀挖”的人。
第二天一早5点我们就起来看日出了,日出海面的那一刻,幸福像海浪似海风浩浩荡荡扑面而来。下午去海滩游泳,爸妈坐在租来的彩色阳伞下看摊儿。那天感觉海滩上有上万人之多,目测只有我一个人穿着比基尼,大家都沉醉在大海的怀抱中,根本没人在乎你。
今年夏天除了超长待机的高温,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好像全国人民都在过暑假,各大景区景点人满为患。然而经历了3年疫情,如今的我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不再怨声载道,而是心生感动、感慨与感恩。
今年八一是爸妈结婚62周年纪念日。那天老妈打电话给妹夫,让他买点好吃的庆祝庆祝。中午妹夫冒着炎炎烈日,送去了猪蹄子、猪肚子和猪尾巴,都是老爸的最爱。在日照海边,我牵着83岁的老妈的手说:“这次日照看海,就算我们三儿女陪你们的结婚62周年纪念之旅吧。”
曲阜:游览“三孔”,龙柱、古柏、杏坛体“三妙”
日照看完海准备返程,老哥说可以在曲阜住一晚。突然想起今年先生多次絮叨要去孔庙,不如唤他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8月13日中午我们驱车来到了曲阜,离孔庙就隔着一道明城墙。吃完午饭稍微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就带着爸妈去逛孔庙了。因为老妈去年摔了两跤,腿脚还不利索,我只能搀扶她慢慢游,没工夫仔细看。
第二天一早5点钟,家人们就踏上了回家之路。告别之际,我拉着老妈的手说:“回家好好攒钱,我们再带你出去玩。”老妈拍着胸脯自豪地说:“回去又能领退休金了,又够玩一次了。”其实我是最讨厌年轻人“啃老”的,但是那一刻我突然感觉,像我们这种“啃老”,是人间莫大的幸福呢。
第二天我一个人漫游曲阜。半壁街、护庙街、神道路、颜庙街……古城曲阜的地名都很有意思。有些地名使用时间可长达数千年,难怪人们形象地把城市的地名称为“本地人的脸,外地人的眼”。
曲阜街道的通名共五种:街、路、胡同、巷、道,其主要街道均以街或路来命名。明故城中的街道基本沿用老城区的名字,多以“街”为名,如阙里街、五马祠街等;明故城以外的地区多为新建或新修道路,多以“路”来命名,如大同路、春秋路等。
那一天,我一个人绕着明故城城墙走,累了就扫辆电动共享单车骑,从日出逛到日暮。傍晚时分歇脚于城墙下的“小野”咖啡店的户外。坐在白色帆布椅子上,要了一杯桑葚很多的饮料,看夕阳西下。然后沿着城墙往回走,看落日烁金在青石板路上由火红到淡粉,渐渐褪去……闲闲散散而又流光溢彩的一天呐。
第二天先生来到曲阜,我们一起游孔庙。其实我一直对孔庙兴趣不大,北京的孔庙我也很少去,然而曲阜孔庙让我大开眼界且流连忘返。
孔庙由大成殿、寝殿、圣迹殿组成。大成殿是曲阜孔庙的正殿,也是孔庙的核心,唐代时称文宣王殿,共有五间。宋朝大修时,扩为七间。清雍正二年重建,为全庙最高建筑。
不得不说,大成殿前伫立的十根雕龙石柱,第一眼就征服了我。我抚摸着龙柱左看右看,对着龙舞飞扬前拍后拍,那一刻我好想哭,喜极而泣。我发朋友圈道:“只看这10根龙柱,曲阜就值得来,孔庙就值得看。”
提起建筑上的龙,大家会想起北京故宫太和殿的蟠龙金柱,而曲阜孔庙大成殿里的龙柱,在我看来更胜一筹。孔子被誉为“素王”,其开创的儒家思想自汉武帝“废除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历代统治者所尊崇,特别是宋真宗天禧年间,又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龙自然能与其身份地位相匹配。资料显示,大成殿用龙柱始于金代,明弘治庙火后征调徽州工匠重刻,清雍正火后又重建。十根高浮雕云龙盘柱,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四绕云焰,下饰莲花石座。十根龙柱两两相对,各具变化,无一雷同,造型优美生动,刀法刚劲有力,可谓曲阜独有的石刻艺术瑰宝。
孔庙给我印象颇深的还有古柏。你有过与2000年前的古树相拥的感觉吗?这次在孔庙,从进门开始,我抱完这棵古树、抱那棵古树,还让老妈也“抱抱”……抚今追昔,古树名木承载了圣城历史文明的年轮,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历史、人文资源,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也是圣城城市文明的地标。据悉,曲阜现有古树名木2.1万余株,其中一级古树名木近2000株。
“文庙地灵松柏古,讲坛春暖杏花香。”进入大成门,举目北望,但见苍碧的柏桧,朱红的廊柱,金色的屋顶,重叠交错,交相呼应。迎面一块深蓝色的匾额分外醒目,正书金色“杏坛”二字。相传孔子杏坛设教,收弟子三千,授六艺之学。
在曲阜的第二天,我们还去了“三孔景区”的孔府和孔林(埋葬孔子以及后代子孙的家族墓地)。因为孔庙先声夺人,后两者只是到此一游。
告别曲阜,我们到了济南,下午参观了山东博物馆,印象最深的是博物馆的穹顶,初见似孔雀展翅,网上查询得知——穹顶设计灵感来自山东博物馆镇馆之宝“鲁国大玉璧”。
正值暑假,博物馆人太多,随便看了几个展,而最动心的是惊鸿一瞥的“秋操杯”。如此粉嫩、美艳的器物居然是光绪年间为纪念清军秋季操练而特制的纪念杯。经历了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的惨败后,清政府终于认识到,要想在内外交困中继续生存,就必须编练新军,实行军事现代化。为检验新军的编练成果,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先后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秋操”:第一次在河北河间举行;第二次为河南“彰德秋操”;第三次为安徽“太湖秋操”。山东博物馆藏秋操纪念杯,正是专为“太湖秋操”而制作,它是研究清末政治军事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不菲的历史价值。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历史的硝烟早已远去,唯留如梦似幻的粉彩秋操纪念杯,如一朵亭亭而立的瓷界奇葩,向后来人无声讲述着昔日的历史。
第二天一早我们看了趵突泉,在“泉水叮咚响”中结束了8月的这场旅行。我写了副对联:日照看海,原生一家亲嗨嗨嗨;曲阜逛庙,夫妻双双妙妙妙。横批是:家和万事兴。
8月是夏季的结束,更是下半年的启程。跟家人的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但满足了我们踏浪追夕阳的美好愿望,更在“众妙之门”的中华文明中浸润心田、升华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