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综合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综合

山东任城开展“性别平等教育进中小学项目”提升行动

实现性别平等教育与教学体系有机融合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姚建 发自济宁 中小学开展性别平等教育是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举措,也是“十四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妇联了解到,该区妇联按照“试点先行、辐射带动、提质扩面、整体推进”的思路步骤,深入开展“性别平等教育进中小学项目”提升行动,全力打造性别平等教育新的实践模式,实现了性别平等教育与教育教学体系的有机融合。

    任城区妇儿工委办、区妇联、区教体局联合行动,深入各中小学开展调研,通过课程观摩、现场察看、座谈交流等形式,全面了解综合评估,筛选出不同层次的试点学校。目前,任城区共有20个性别平等教育试点学校,其中包含1个省级试点学校,1个市级试点学校,18个区级试点学校,涵盖初中、小学,延伸至幼儿园,覆盖市区、周边及偏远学校。各试点学校以《山东省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指导大纲(试行)》为指导,按照“5+1”模式推行,即有领导机构、有师资团队、有教学计划、有校园氛围、有亮点特色五项要求,加一项考评机制,全区实行半年观摩,年底考核评比。

    任城区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把性别平等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统一部署,融入教育教学体系。将性别平等教育与学科教学、校本课程开发、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等相结合,研发主题课60余门,开展了诸如性别平等问卷调查、评估报告、主题手抄报、主题征文、主题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形成以专题课为支撑引领,融合课为覆盖辐射,实践课为拓展延伸的课程体系,实现了性别平等教育与教育教学体系的有机融合。目前保持主题课程每学期均不低于2课时。

    在规范提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校师资团队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结合实际竞相研发出各具特色的课程。济宁市第七中学为省级试点学校,学校积极研发了校本教材《七星湖畔一园花》,融入“七子苑”校刊及班本课程,实行课堂全面化渗透、活动课程化带动。任城区实验小学在不断实践完善中形成“一个核心导向,两大教育基石,三维目标推动,四大路径实施,五项评价机制”即“性别平等教育一二三四五”工作路径。济宁市十五中学发挥美术教师刘老师非遗剪纸传承人的优势,将性别平等教育与剪纸艺术结合开设专题课程。喻屯二中针对留守儿童较多的情况,组织老师成立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从心理教育入手,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使性别平等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根植到学生心中,增强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和行动力。

    任城区妇联建立妇儿工委统筹协调、教育部门业务主抓、多部门协作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性别平等教育工作体系,构建性别平等教育共同体。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讲列入党校培训主体班次;区妇联把性别平等教育纳入家庭教育大讲堂、“阅未来”亲子阅读活动,列入基层妇女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班重点内容;学校利用“家长进课堂”活动,将性别平等教育由校园之内延伸到社会之中;区妇联与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专题片《性别平等教育入校园 让每一个生命如花绽放》,通过多媒体全方位大力宣传,共同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全力支持的良好社会氛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