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日前,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主媒体中心举行媒体探营日活动,首批250名记者走进主媒体中心(MMC),体验赛时“媒体之家”的各项设施和服务。
据了解,主媒体中心是注册媒体赛时开展宣传报道工作的“主战场”,总面积近5万平方米,分为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中心、主转播商运营中心等不同区域。亚运会期间,主媒体中心将进入24小时运行状态。
进入其中,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科技感和江南韵味,宽敞且明亮,大气又不失温婉。
在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大的吉祥物人偶!它们挥舞着双手,欢迎大家的到访。
与憨态可掬的吉祥物玩偶互动后,记者们纷纷来到主新闻中心。二十几天后,来自天南海北的记者将在此备战,向世界传递比赛情况。
“贴心!”环绕工位一圈后,不少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区域内共安排了400个媒体工位,每一个工位上都有四个插口,除了有两个常规插头外,还有高速网络接口和声音巡道系统,按一按声音巡道系统按键,可实时切换比赛声道。
正对着工位的是一块巨型屏幕,它是赛时信息汇总集成平台,将展现各场馆实时比赛画面,比赛公告、金牌榜等信息。区域两侧还设置了储物柜,根据记者“主业”不同,储物柜的大小规格也不同,分别满足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的使用需求。
最令记者们感兴趣的是云采访间。两台在现实距离不过两米的电视屏,赛会期间将能实现远距离“现场”采访。通过“云采访”系统的20Mbps带宽连线,记者在主媒体中心内可远程采访竞赛场馆混合区或新闻发布厅的运动员,实现主媒体中心与分场馆的高效联动。
如何预约?一天会有几场远程采访?远程采访对象都会有哪些?……面对这一新形式,记者变身“好奇宝宝”,提前了解采访“利器”的运作模式。
此外,主新闻中心还布置了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大运河文化四大文化相关展品。记者在工作之余,还能深入了解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
工作累了,走出工作区,来到生活区放松放松心情。在生活区,记者可以现场体验中医、按摩、睡眠舱、盒马超市、隅田川咖啡等入驻企业提供的生活服务。
对于奔波在一线的记者来说,熬夜写稿、剪片是家常便饭,在紧张的赛会期间,更是如此。此时,高质量睡眠弥足珍贵,而睡眠舱正中下怀,可以营造出一个“说睡就睡”的深睡环境。
走进睡眠舱,关上门,世界马上安静下来。不同的睡眠舱,有不同软硬度与睡感的深睡床垫。钱塘江的潮水声、西湖的风声……舱内还配备了播放白噪音的小仪器。仔细闻,空气中还有一丝丝淡淡的龙井茶和桂花的香气。一个从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维度打造的深睡区,为记者提供更好的睡眠体验。
说完“睡”,再来说说“吃”。媒体餐厅的用餐材料均为绿色环保可降解、具有抗压阻燃性、可循环再利用的纸基材料制作。用完餐后,餐具被送至回收处,进入下一个环保流程——垃圾分类智能化系统。
利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垃圾分类智能化系统可对亚(残)运期间主媒体中心各区域产生的垃圾量进行实时统计、分析,对垃圾的分拣、清运行为进行全面监管。通过自动称重设备(主媒体中心所有垃圾桶均安装智能芯片)、智能监控系统、智能化空气检测除臭、运行可视化数据中心、智能回收柜、感应投放柜、智能垃圾分类柜等,全流程确保场馆垃圾分类工作更精细更有效。
在现场,记者还看到许许多多的“小青荷”志愿者,他们主要来自浙江大学。据了解,赛会期间,根据场馆运行需要,有近600位“小青荷”志愿者分布在16个业务领域提供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