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

湖南郴州探索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新出路

昔日功勋矿井 如今转型样板


    高椅岭景区。 邵伟/摄

    □ 邵伟

    红岩绿水、险寨奇涧,生态自然、美不胜收……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的高椅岭景区,每天都会吸引不少自媒体从业者在这里直播、打卡,推介郴州的好山好水。从昔日的灰坝山沟蜕变成如今的“碧水丹霞、天然画卷”,高椅岭如今已经成为“大湾区游客最喜欢的湖南景区”之一。

    郴州自媒体从业者王俊说:“这里的好山好水,是我们能够享受到的福利,也特别想把这里的风景推荐给全国,甚至是全球的游客。”

    在郴州,不少像高椅岭这样的生态景区正在通过一项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探索将“偏远山区”打造为“网红景区”,将“广阔水面”推广成“打卡画面”,把“凉爽天气”转化为“火热人气”,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的新路子。

    郴州过去以矿产闻名,矿山曾是当地的金山银山。但如今,这一个个过去的荒地废地,已经通过生态修复“变废为宝”,成了新的“绿水青山”。位于郴州市郊的东湖公园,现在已经完全看不到过去“选矿场”的痕迹,取而代之的是被湖泊、草地、森林环绕的公园、古街,成为当地文旅收入的新增长点。

    郴州作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矿业经济一度占全市GDP的六成,早年因无序开采而使生态受损。党的十八大以来,郴州在攻坚“生态修复战”的同时,围绕这些矿山做出新的发展文章,当地经历了从低头找矿到抬头追风的嬗变,从地下经济到地上经济的大转型,昔日的矿井摇身一变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景点。

    从卖矿石到卖风景、卖文化,绿色矿区不仅适宜工作,更给当地百姓带来了金山银山。转型后“抬头追风”的矿井“711”矿,被赞誉为“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

    “711”铀矿山位于郴州苏仙区许家洞镇金银寨,先后生产铀矿石400多万吨,曾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氢弹升空、第一艘核潜艇下水作出巨大贡献。2004年,老矿区完成了历史使命。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现在,这里转型成为全国核工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少研学团队打卡第一站就是参观“地下核城”,了解“中国核工业”的红色历史。

    游客卢先生说,这里的一桌一椅都饱含着革命先辈的意志,一砖一瓦仿佛把人拉回到那个热血沸腾的红色时代,带给人深深的感动和思考。

    借助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郴州举办的契机,“711”矿将“重启”变身为“711时光小镇”,重现“时间凝固在上世纪60—90年代”的南方神秘小镇。

    原“711”矿党委办秘书易胜清说:“‘711’矿在完成历史重任后,政府积极想办法,通过利用‘711’矿的红色历史开发爱国教育旅游,看着矿区转型发展越来越好,我们也很开心。”

    伴随“工矿+文旅”这个新业态的转换,郴州因地制宜打造了宝山矿、“711”矿、柿竹园、三十六湾等绿色矿山建设的“郴州模式”。目前,全市共建成绿色矿山109家,矿山公园每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

    郴州市委书记吴巨培说,郴州市坚决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拓宽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路径,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把山水画卷转化为发展答卷、把历史包袱转化为发展财富、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图景,一定会早日在郴州实现。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