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发展周刊·乡村振兴 PDF版下载

栏目: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版面: 发展周刊·乡村振兴

乡村艺术促发展 民俗文化助振兴

——探索数字化助力乡村文旅发展新路径(二)


    ▲ 游客在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纸坊村的墙画前拍照打卡。

    ▲ 西江千户苗寨民俗演出吸引了众多观光客。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后沟村的戏台上正在上演民俗戏剧。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数字技术为传统古村落和文化遗产搭台,让更多年轻人看得到、找得到、体验得到这些宝贵的文化瑰宝,前去观光游览的游客又通过自己的社交平台记录、传播、“二次种草”,这种良性循环为乡村文旅的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田梦迪

    戴虎头帽的女孩与萌虎共同飞腾向前,可爱的瓷娃娃欢快地在路上奔跑,河南特色美食烩面、胡辣汤也隆重登场……这组国风主题墙绘出现在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纸坊村,年轻化的国潮设计让这座千年古村在互联网上火了一把。

    近年来,依托互联网等新媒介形式,不少“养在深闺”的古村凭借乡村艺术和独特民俗火出圈,引来一批批游客观光游览。游客利用短视频和直播在社交平台上持续传播“种草”,为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古村重新“被看见”

    和成千上万个中原村落相比,纸坊村似乎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大田作物,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年长的村民们不会赶时髦,村里也没有什么特色农产品。正当村支书对未来发展一筹莫展时,新机会来了。

    “90后”短视频博主尚勤杰是一名专业墙绘师。去年4月,受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乡村艺术计划”项目邀请,他来到纸坊村,用墙体涂鸦改造这个村庄,希望用艺术改善乡村风貌,让更多人看到古村新颜、爱上和美乡村。

    村里的戏台、门前的石头、当地的美食都成了尚勤杰的作画灵感,他将墙绘作品发布至短视频平台后,纸坊村一下子火了。短短5天,“线上种草”超5万人,视频唤起了网友对家乡的记忆。一位网友评论:“门前坐的那块大石头可有年头,我小时候就那样。鹤壁欢迎你。”也有很多人在评论区留言,约亲友一同去打卡画作。

    在纪录片《我们村2》中,知名作家冯骥才曾呼吁全社会提高保护古村落的文化自觉性。在他看来,互联网让年轻人对传统村落产生兴趣,这对保护古村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他说:“网络的传播力强,一些人把古村落拍摄下来,通过视频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它。”

    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的后沟村,由于地处偏僻,保存了相对完整的黄土高原自然地貌和以明清建筑为主体的古村原貌。冯骥才将其称为“难得一见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村”,因为这里浓缩了千百年来北方汉族的生产方式、生活状态、传统工具和民俗民风,是北方农耕文明活态文化的完整画卷。

    在短视频创作者@孙小寒的作品中,后沟村的建筑沿河岸依山势而建,保留了砖窑三合院、四合院、独立式窑洞等大量古建筑和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村中精巧别致的古戏台还在上演当地民俗表演,堪称北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吸引了大批对民俗文化感兴趣的年轻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专家表示,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重要遗产。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古村落正在消失。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有360万个古村落,2010年有270万个古村落。如今,古村保存完好的风貌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深受年轻人青睐,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那些沉寂许久的村庄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重新看见。

    民俗走上大舞台

    屹立于黔东南巍峨的群山之间,由10余个依山傍水而建的村寨相连而成的大型苗族聚居地,被当地人称为“西江千户苗寨”。这个村落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部,凭借秀美如水的风光和别具一格的苗族文化在短视频平台频频爆火。

    千户苗寨不仅是贵州省认证的4A级景区,更像一个留存着最原生态苗族风俗的露天博物馆。在这里,许多短视频创作者记录下层峦叠嶂的吊脚楼、为苗寨抵挡了百年风雨的风雨桥,也通过镜头分享在嘎歌古道上体验造纸、蜡染、苗绣等传统手艺的过程。

    在博主@陈不晚的作品中,苗族同胞载歌载舞,明艳的色彩在游客们的眼前不断舞动,当夜幕降临,千户苗寨灯火通明,明亮柔和的灯光将身披银饰的苗家儿女面庞照亮。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苗寨的独特民俗受众颇广,来这里旅行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西江千户苗寨”成为最火传统古村落之一。

    在短视频平台,年轻人对古村落以及歌舞、接亲、庙会等传统习俗的好奇与关注日益增加,原本小众的民俗文化也因此被搬上受众广泛的大舞台。

    在方寸之间的手机屏幕上,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山重村凭借独具乡村野趣的原生态历史文化“种草”无数网友,“猪王争霸赛”、配套木偶戏等民俗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哈尼族乡勐根村老达保村挖掘民族音乐文化,打造的原汁原味风情实景演出获赞无数;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丙妹镇岜沙村坚持深入发掘本地苗族文化,请专业机构将“佩带火枪(获公安特批)”“树葬文化”“镰刀剃头(男孩成人礼)”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歌舞,向游客展现岜沙寨独特的文化,将“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打造为地区旅游风景眼……

    业内专家表示,短视频和直播等数字技术为传统古村落和文化遗产搭台,让更多年轻人看得到、找得到、体验得到这些珍稀的文化瑰宝。与此同时,前去观光游览的创作者们又通过自己的社交平台记录、传播、“二次种草”,这种良性循环为乡村文旅的发展不断注入活力。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科技创新成果的加持下,乡村旅游业态、产品和服务将会不断推陈出新,让更多人通过乡村游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