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4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重大事件。有感于共和国肇造的筚路蓝缕、艰苦卓绝,李红梅倾心写就的《红日升起在东方》,展示了当时中国共产党人挺立潮头胸怀天下与社会各方力量的沟通、协商,众志成城。翻看这本书,能够让我们,不仅仅是青少年,在轻松的阅读中走近这段并不久远的历史,以及这段历史中荡人心魄的人和事。
■ 王振羽
74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重大事件。关于新中国的诞生,有多种文本,各有侧重,而细说其过程,尤其是向青少年读者介绍中国共产党人与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协商建国的种种细节,尚不多见。李红梅多年来孜孜以求,精心研究这段历史,《红日升起在东方》堪称解读这段历史的普及性读物。拿到中国文史出版社刚刚付梓的新书,令人欣喜。
对一个新政权诞生细节的回望与盘点
《红日升起在东方》是就一个新政权诞生细节的重现与提醒。一个政权的更迭,在一些结果论者看来,或因种种现实的原因,或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制约因素,往往会删繁就简,避重就轻,真正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协商过程被淡化,诸多熟视无睹的历史细节会被忽略。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有别于自秦皇汉祖以来的任何一次朝代更迭,也有别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与1912年中华民国的肇造。它是抗战胜利之后又在内战基础之上的各种政治势力激烈博弈与较量的结果,并非仅仅是军事上的对决。因在当时政治舞台上活跃的人物,在一定的时间单元里,大体上是稳定的壁垒分明的群体。这里有中国几千年传统激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理论不同理解与解读的各种政党的沟通交流与激烈交锋,有重庆谈判的余波涟漪,有旧政协的一定延续性与另起炉灶。在李红梅笔下,我们看到了“五一口号”的提出,更看到了在这一口号的感召之下,各种政治力量的碰撞、交汇,一些似乎久违的人物一一走出尘封的历史,呈现在我们面前: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等众多显要千里跋涉,路遥遥,水迢迢,自香港、从海外,奔向红色的北方,到最终的百川归海,万水朝东。众多人士汇聚北京,也并非风平浪静,一路坦途。新疆代表的飞机失事、冯玉祥黑海意外遇难、杨杰黎明前的牺牲,张澜上海虎口脱险、宋庆龄在邓颖超代表中共诚邀下的审慎考虑,这些也表明协商建国不是品茶清谈,是对当事人信仰和意志的考验。
《红日升起在东方》是就一个政权缔造过程要言不烦的回望与盘点。关于这一重大事件,已经有多种文本、影视描述,但开国之前的众多运筹、考量、博弈,大多着眼于军事上战场的厮杀。作者有感于共和国肇造的筚路蓝缕、艰苦卓绝,倾心写就的《红日升起在东方》,展示当时中国共产党人挺立潮头胸怀天下与社会各方力量的沟通、协商,众志成城。协商中,既有对原则的坚持坚守寸土不让,也有就大政方针建国细节的虚怀若谷集思广益,包括建国程序的调整、政权的架构、国家的体制、人事的安排,乃至国旗国歌国徽的拟定,真是千头万绪,百事待理。司徒美堂很坦率地说,原以为只是让我们来抬轿子、捧共产党上台的,没想到,毛主席这样平易近人,民主协商的精神对我教育很深。司徒美堂的话很有代表性,也真实折射了他们的心路历程。这些协商故事生动翔实,栩栩如生,丰富了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史的重要内涵。
在轻松的阅读中走近并不久远的历史
《红日升起在东方》是就新中国诞生重要关节点的提要钩玄,是面向读者的郑重梳理和耐心释疑。也许是受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也许是各种信息过于海量庞杂,时下一些年轻人对一年一度全国两会的召开,数千人积聚北京共商国是这一治国理政的方式并不太理解,也并不明白这一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渊源出处;而一些影视作品因种种原因多注重大决战的浓墨重彩,多注重与国民党的谈判较量,而对民主人士则往往一两个镜头,且满脸堆笑,唯唯连声,好像纯属陪衬点缀,这与历史事实大相径庭、严重不符,没有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精神力量。美国开国的费城会议,也是旷日持久,反复讨论。当时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已经在谋划国家的前途,重庆谈判也是据理力争反复磋商,而到了1948年春夏国共对决近乎水落石出,中共提出“五一口号”以昭告天下。这才有了战争进行中协商建国的并行不悖,轮船北渡,函电交驰,各种会议交流,多种形式协商,香港、哈尔滨、城南庄、李家庄、西柏坡、双清别墅,最终在《共同纲领》基础之上的天安门城楼的开国大典。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当时的政务院,所有的这一切到了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过渡时期完成,又有新的变化。这样重要的历史过程,被李红梅简明扼要地说清楚道明白了。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主席这首七律写于南京解放之时,但它正式发表却是在60年前。翻看李红梅的《红日升起在东方》,能够让我们,不仅仅是青少年,在轻松的阅读中走近这段并不久远的历史,以及这段历史中荡人心魄的人和事。
(作者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