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雯 尹红笑
本文基于“家庭政策—政策环境”组态框架,以12个典型国家为案例,采取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讨家庭政策与政策环境要素对提高生育水平的联动效应及其路径选择。共识别出四条驱动路径,总结归纳为三种适配模式,即政策环境独立解释的适配模式、由政策环境与单一支持生育的家庭政策共同解释的适配模式以及家庭政策主导的适配模式。通过分析不同驱动路径的实施效果,结合我国的发展阶段和基础条件,作者建议建立产假、生育假、育儿假有机衔接的时间支持政策;发展多样化的普惠托育服务;推动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儿童活动及亲子活动;构建多元化的经济政策体系,建立生育成本分担机制;提高生育保障水平, 提高产前检查费用和生育医疗费用的报销额度;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发展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的贯通培养模式。
来源:《人口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