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妇女工作 PDF版下载

版面: 妇女工作

建在凉山小村里的“书香学堂”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

    “头正肩平腰挺直,两脚放稳同肩宽,三指执笔要夹紧,余指靠紧毛笔管……”四川省书法家、作家牛放老师来到了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西北部板桥镇瓦岩村,为村里的小朋友教授书法。

    周末、节假日里,这样的书法课堂常常会在村里的“书香瓦岩学堂”开展。

    瓦岩村现有2个自然小组,常住人口为160户753人,是一个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纯彝族聚居村。

    村庄位于巍峨青山下,村舍井然,青砖白瓦,“书香瓦岩学堂”(以下简称“学堂”)便隐藏于青山绿水间。

    学堂里,墙上密密挂着四川省知名书画家捐赠的50多幅作品,不乏越西风物和彝族文化的“定制款”,桌上摆的是笔墨纸砚,村里的孩童常常在老师的指点下在此执笔练字,墨香四溢。

    “曾经,书法离我非常遥远,只能在书本中、电视里看到。现在,我不仅能亲眼看到,还有机会得到专家老师亲自指导,这实在太幸运了,感觉做了一场美梦。”小朋友曲比牛洛说。

    “沙马书记来了后,建设了学堂,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开设书法绘画课堂,孩子上过两次课后就爱上了书法,现在每天坚持书写一小时,指不定长大后也能成为一名书法家。”马卡秀英莫的父亲马卡里加说。

    马卡里加口里提到的沙马书记是瓦岩村第一书记沙马石古。瓦岩村是四川省作家协会定点帮扶的彝族村寨。2021年7月,四川省作协选派沙马石古,前往瓦岩村开展工作。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沙马石古个子娇小,一头短发,谈起乡村振兴,语气坚定而执着。她说,倡导移风易俗、推进乡风文明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为其助力赋能,是每一个职能部门和每一位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正是在这样的初心下,沙马石古有了在村里建设书香学堂,以“书香润心灵、树新风、促振兴”的思路。

    沙马石古向四川省作协求助,由四川省乡村文化书画院牵头,认真组织四川作家、老作家书画创作群体投入义务创作捐赠活动,将精心装裱的40余幅书画作品送到瓦岩村。

    沙马石古还主动向州县相关部门申请资金8万余元,将闲置的村级活动场所升级打造成学堂,把40余幅书画作品悬挂在其中,购置桌椅及书画用品,开设书法绘画课堂。

    日常,瓦岩村敞开学堂大门,以书画为媒,为村里的老百姓展览优秀书画作品。通过开展“书画助力乡村振兴”移风易俗主题书画展、“书香瓦岩飘墨韵·同心筑梦促振兴”乡风文明主题书画展、“彝族人民过春节·我们的传统文化节日”送春联等活动,来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凝聚正能量、弘扬新风气,为乡村振兴持续提供精神动力。

    四川省作协也发挥职能优势,将瓦岩村作为四川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开展“新时代山乡巨变文学与你同行走进瓦岩”主题志愿活动,先后邀请一批省内知名书法家深入乡村振兴第一线,为瓦岩村文化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如今,在瓦岩村村口的山崖上、村道两旁农舍的外墙上、瓦岩河畔的石头上,书法已经成为瓦岩村树新风促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让昔日的乡村旧貌变成一处处代表新时代乡村文明新形象的宣传阵地,吸引着无数村民驻足观赏,为建设美丽乡村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潜移默化中滋润了村民的精神土壤。

    近几年,瓦岩村先后被评为凉山州乡村振兴示范村、凉山州移风易俗示范村、凉山州关爱儿童示范岗、凉山州村文化室效能提升示范点。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