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综合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综合

消除公共设施障碍、推出便利交通出行、打造残疾人文体活动阵地……

江苏多措并举铺就残疾人融入社会“无障碍通道”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杨娜

    “欢迎来到玄武湖无障碍花园,前方为寻味园。”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走进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东岸情侣园内的南京市首个无障碍花园,智能语音提示、植物触摸讲解、护栏上的盲文导引、弧线形休息座椅……园区内处处用心布置的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创造了一个更安全、更舒心的户外活动场所。

    近年来,江苏省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残疾人走出家门,享受户外大自然的美好和体育健身带来的快乐,为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铺路搭桥”。

    打造无障碍场所,增强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寻味园位于无障碍花园的入口处,是在原先的水花园基础上打造而成,园中种植了香水薄荷、洋紫苏、香叶天竺葵等43种芳香类植物。“寻味园的设置主要是考虑到视障人士可能看不到眼前美景,但他们可以通过植物的气味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讲解员介绍。

    记者注意到,玄武湖无障碍花园内不但有清晰的盲道,盲道旁还设置了栏杆扶手。每走一段,栏杆扶手上都会出现盲文,提示盲人朋友周围的景点以及附近的植物,如果盲人朋友想进一步了解这些植物,可触摸植物前的标识台,上面不仅有汉字的植物介绍,还配有同样内容的盲文。在标识台侧面还有一个绿色小按钮,按下按钮可播放语音介绍这种植物。

    在花园核心区,园区内设置了420米环形步道和多处休闲座椅。环形步道不远处的草坪上,一座名为“爱心小筑”的白色小屋格外显眼,屋外的房檐下,棋桌两旁坐满了正在对弈的盲人棋友。屋内的几个书架上放置着一册册盲文书籍。旁边的桌椅环坐着几位正在读书的盲人朋友。“自从有了这个无障碍花园,我们每周都来这儿,聊天、看书、下棋、唱歌,绕着湖边走走,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视力仅能看到人影的57岁南京市盲人协会主席杨从梅说。

    盲人按摩师何龙华每个星期天早上七点会准时来这里跑步。他告诉记者,在没有建成这个无障碍公园前,跑完步很累也没地方休息。现在这个无障碍公园成为他们跑完后的休息和交流场所。“这里无障碍通道很安全,让我们很安心。”

    南京市除了积极打造残疾人户外活动的无障碍场所,还充分利用各社区街道的体育设施,动员组织残疾人参加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共享社会生活的美好。

    7月30日至31日,江苏省第13届残疾人健身周活动启动仪式暨南京市残疾人群体特奥项目比赛在南京聚宝山公园举办。8月28日,记者走进南京市聚宝山公园残疾人运动体验中心,一群聋哑年轻人正在公园篮球馆内打球。每周一聚宝山公园的篮球馆都会免费为残疾人开放。“今年4月,我们以公园做依托,与南京市残联、栖霞区残联合作共建了残疾人运动体验中心,一些场馆资源对残疾人免费或者低价开放。”聚宝山公园的负责人介绍,除了篮球馆,公园内卡丁车场地也对残疾人免费开放。所有场馆场地现在都具备无障碍通行的条件,希望残疾人在这里也能像健全人一样享受社会发展成果,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供免费公交,搭建残疾人畅行之路

    今年8月25日起,苏州市施行残疾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政策。据介绍,这项政策不仅服务于苏州本地的残疾人,全国各地的残疾人来到苏州,都可以免费乘坐公交、地铁、有轨电车等公共交通工具。

    “外地来苏州的人很多,包括残疾人也很多,不仅仅是旅游的,还有来这边就业的,新政策出台后,残疾人出行会更方便,他们不需要去办什么手续,直接出示残疾证就能免费乘车。”苏州市残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2005年,苏州市成为全国首批12个“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2011年,成为“‘十一五’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苏州市始终把高标准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

    据介绍,苏州市区现有无障碍公交车1124辆,占全部车辆总数的21.3%,所有公交车辆均配置爱心座椅,并加装盲文标贴。轨道交通站点还开设了残疾人绿色通道,配置无障碍升降电梯,便携式可折叠踏板,方便有无障碍需求人士出行。张家港市在居民小区、重点场所建立230余个共享辅具服务站点,为有临时需求的社会公众提供辅具租借服务。在全省率先推出为特殊群体私人定制的“无障碍网约车”,进一步提高残疾乘客出行需求。

    9月1日早上8点多,27岁的苏州市民小羽乘坐轮椅独自来到公交车站,她要乘坐公交专线去往苏州阳光文体中心。公交车到站后,小羽按下车门旁边的绿色按钮,车内司机即刻下车,把车门口的无障碍踏板铺好,推着小羽的轮椅来到车上,并给小羽系好安全带。

    “去年年底,我们残疾人文体中心建成后,很多残疾人要到这边活动。他们反映文体中心离公交车站比较远,中间过马路特别危险。苏州市残联跟公交公司协调,专门开设了这条社区巴士线路,连接起两条地铁线和四五十条公交线路,中间有十几个公交站点,方便残疾人到阳光文体中心参加活动。”苏州市残联工作人员介绍。

    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消除公共设施障碍,推出便利交通出行,打造残疾人文体活动阵地……江苏多样化助残举措构建起温暖友爱、互助共融的社会氛围,正在推动残疾人顺畅融入社会。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