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关系祖国和民族未来,也是每个家庭最大的愿望和期盼。”如果说一座城市的温度藏在其对待儿童的态度中,那么衡量一座城市温度的标尺,也可以从一座城市托育事业的发展状况中找到。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山东省总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二,其中,未成年人2223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1.9%。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凝聚起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而作为社会力量的组成部分,托育机构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日前,由“托育研究员”App发布的《山东省托育事业发展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翔实的数据、案例,分析了山东省托育事业的发展现状。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就此采访了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教授张根健,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早教教研室主任姬彦红。
为托育事业发展“打样”
《报告》提出,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截至2023年7月末,山东省备案托育机构数量为3194家,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名第二,占全国总量的比例为11.13%。
在姬彦红看来,这与山东是人口大省有密切关系,但也与山东对教育的重视有关。“在前几年早教盛行的时期,山东省的早教机构数量在全国排名位居榜首,高校设置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的数量也比较多,目前设置托育服务与管理类专业的高校在全国也是最多的。”姬彦红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2022年全国共有487所高职院校开设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山东共有53所,居全国首位。
根据《报告》中公开的数据,2022年是山东省发展托育事业的“拐点”,2021年山东备案机构为550家,2022年这一数据激增至1554家。
张根健告诉记者,这一拐点的出现在预料之中。“这一现象主要受政策大环境和消费需求影响。”张根健解释,“一方面,受需求驱动,婴幼儿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需求强烈;另一方面,则是中央和省市的扶持政策发挥了引导和激励的效应。”
记者了解到,2022年4月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印发“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2022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养老托育拓展2022年行动计划》成为“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之一,姬彦红补充说,《养老托育拓展2022年行动计划》有力推动了山东省托育事业的发展,此外,发放育儿补贴,评选托育示范机构并进行补贴等政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具体来看,山东省各地市托育事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这一差异的因素包括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支持措施等,但张根健告诉记者,这些因素的影响都不是绝对的。“就我们前期所做的调查来看,几乎所有家庭都有托育需求,现代人都想从带娃中解放出来,哪怕只是解放出部分时间。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家庭这种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张根健认为,要想实现需求的有效转化,需要依靠政策导向、舆论宣传,更重要的是方便、能承受且有质量保障的托育服务。
从这方面来说,作为我国首批婴幼儿照护示范城市的济宁市起到了一定示范作用。据了解,济宁市在全省率先成立托育工作指挥部,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以保障托育服务工作有序规范发展,还为托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政支持。《报告》显示,济宁市的备案托育机构总数全省最多,超过全省总量的五分之一。
普惠性托育服务或将成主流
根据《报告》,山东省已备案的3194家托育机构中,营利性机构数量占比最高,为58.64%。其次是非营利性,占比29.27%。事业单位性质机构占比最低,为12.09%。
整体来看,山东省已备案托育机构以营利性为主。姬彦红告诉记者,2019年被称为“托育元年”,主要是因为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一文件的颁布标志着国家开始鼓励托育服务行业发展,而且特别提到‘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姬彦红说,“营利性机构的商业嗅觉很敏感,有了政策支持,就开始涌进托育服务行业。而这其中有很多就是原来从事早期教育的机构,这些机构有场地、生源、师资、课程等多方面的优势,发展速度比较快。”
在张根健看来,营利性托育机构为主的现状只是暂时的,从家庭需求和可承受度角度讲,非营利性托育机构的增加,将成为托育行业的必然趋势。
张根健表示:“托育服务的价值不仅在于托育行业本身,还体现为它是我国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组成部分,在鼓励生育的政策导向下,应当尽快推进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使托育机构收费标准能够降到普通家庭可承受的程度。前期我们的调查显示,目前家庭养育三孩的成本压力不仅有经济压力,还有时间成本和生活质量成本。如果时间能得到解放,生活质量也必然会有好转,而降低这三种成本压力的一个共同指向,就是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
姬彦红补充说,国家对非营利性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加。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专门指出要“健全婴幼儿发展政策: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健全支持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早期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对家庭照护和社区服务的支持指导,增强家庭科学育儿能力。严格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园政策,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鼓励幼儿园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提高保育保教质量和水平”。
相应地,国家和地方政府开始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托育服务机构的建设,事业单位也开始增加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投入,为职工子女提供照护服务。姬彦红说:“非营利性托育机构的作用主要在于能够为家庭提供‘承受得起’的托育服务,有利于减缓家庭的养育压力,降低养育成本,从而有效提升人口出生率。”
从《报告》公布的数据来看,山东省非营利性托育机构的数量也呈稳步上升趋势。
政策支持开办更多放心托育机构
在山东省各地市积极探索托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托幼一体化”“医育结合”等可复制、有效果的托育模式。此外,还大力发展事业单位类托育机构,《报告》显示,这类机构在山东省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2023年1月~7月,事业单位类托育机构占比21.06%,数量已接近2022年全年水平。
事实上,无论是以幼儿园类非营利性托育机构为主的“托幼一体化”模式,还是事业单位类托育机构,都是山东省为降低家庭托育成本所做的有益尝试。
事业单位类托育机构的服务对象以单位职工子女为主,有些机构也面向周围小区非单位内的居民,所用场地可能是单位用地,成本较低,费用也相对较低。而“托幼一体化”模式除了经济成本低外,更增加了“家长信赖”这一独特优势。
张根健告诉记者,幼儿园办托有其天然优势,一是园舍和师资,二是管理规范,三是家长信赖。“目前幼儿园办托除少数面向0~6岁婴幼儿实施托幼一体的之外,主要还是面向2~3岁婴幼儿。家长信赖是很关键的因素,幼儿园以其多年的保育经验和社会声誉,容易得到家长认同。从前期的调查看,农村家长特别期待这种类型的托育服务。目前在幼儿园生源急剧减少的情况下,幼儿园办托的需要有较大的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不少地市幼儿园办托还受到政策的制约。
张根健建议,要想释放各类事业单位及企业单位的托育供给能力,还需要有具体的政策,幼儿园办托也需要一定的政策支持。
截至2023年7月,山东省仅有15家与医疗卫生机构相关的备案托育机构。对于这一现象,姬彦红解释,省内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并不占优势,例如济南市只有一个儿童医院和一个市级妇幼保健医院,即使开一些分支机构,也很难在数量上取胜。
但在张根健看来,“医育结合”仍会是托育事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他表示,在行业规范制定、托育人员培养培训、托育服务示范等方面,医疗卫生机构的参与都会发挥无可替代的引领作用。他建议,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将妇幼保健部门开办的托育机构建成区域托育指导中心,办好托育的同时,还承担对托育机构的业务指导,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可借鉴国内一些城市的做法,为家庭提供每年固定次数的育儿指导服务。另外,利用“医育结合”的优势,医疗卫生机构还能在婴幼儿卫生保健和常见病预防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