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妇女工作 PDF版下载

版面: 妇女工作

开辟广阔舞台 共促科技创新

——2023中国—东盟妇女论坛侧记


    参加论坛的东盟嘉宾深入了解中国妇女手工编织工艺。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樊文军/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峰

    经历一番风雨的洗礼,初秋的广西柳州更加绿意盎然。9月15日,在这座工业与山水同辉的城市,2023中国—东盟妇女论坛如约而至,中国和东盟各国妇女时隔两年再相聚,推动交流合作走深走实。

    本届论坛作为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高层论坛之一,由全国妇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和东盟国家妇女机构及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女企业家、在华女留学生等200多名嘉宾与会,围绕“科技创新与妇女发展”主题,分享妇女参与科技创新的经验做法,探讨以科技进步更好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策略方案,助力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柬埔寨妇女事务大臣英·甘塔帕薇在致辞中说,像这样的多层次、多维度、多伙伴的解决方案不仅是促进和加快整个地区数字时代女性赋权的关键,也是通过创新促进女性发展的关键,期待未来在提高全世界女性地位开展合作并建立更多的伙伴关系。

    数字经济赋能妇女创业创新

    数字经济作为新经济、新业态,给妇女带来机遇和挑战,围绕“数字经济赋能妇女创业创新”“女性科技人才培养”,中外嘉宾深入研讨,分享自己的独特感悟。

    “女性必须要认识到自己与生俱来的力量。”泰国国家妇女院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塔姆荣特拉库尔介绍,泰国国家妇女院一直在帮助泰国女性尤其是农村女性获得更多的机会,为提高女性的数字素养和技能,进行了技术设施和发展项目方面的投资,“我们还鼓励女性学习理工科,通过培训提升贫困妇女的技能,帮助她们更好地了解科技、增强数字技能。”

    越南妇女学院女性研究所副所长黎兴越认为,应当敦促政府在农村地区加大投入,提高女性在数字经济中的地位和参与度,在职业或者专业选择中消除人们的性别观念,支持女性掌握数字技能,帮助她们进行数字化就业转型。

    “新加坡从小就培养女性对于科技学科的兴趣,高等学府有40%的女性选择理工学科。”新加坡内政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政务部长孙雪玲分享新加坡的成功经验,“我们一直帮助女性更好地追求在数字经济中的职业发展,除了立法,政府的政策和倡议,克服性别的偏见非常重要,这需要整个社会做出努力。”

    老挝妇联副主席苏提山表示,老挝政府非常重视妇女在所有领域中的作用,在科技领域更好地发挥女性的智慧,推动两性平等,倡议为女性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让她们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的责任。

    “今天,东帝汶女性在国民议会的席位已经占到了38%,在亚太地区是最高的占比。”东帝汶社会团结和包容部副部长布里特斯自豪地说,“如今,我们有很多的女性正在中国学习,期望她们在参与科研、推进科研领域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澳门大学中医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赵静以自己为例,指出科技女性要想走出自己的道路,必须对科技工作足够热爱,要得到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两年前,国家出台《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没有国家的支持,女性的发展没有那么快。”

    倡议更多女性进入科学领域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王红阳呼吁:共同付诸行动,促进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女性更多关注科技,发挥女性在科技中的作用,共商、共建、共享科技人文合作交流机制,共同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

    论坛凝聚共识,通过了《2023中国—东盟妇女论坛倡议》。倡议制定促进平等与包容的政策措施,充分考虑两性的现实差异和女性特殊需求,向女性科技工作者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更多女性进入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学习工作;鼓励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更多女性科技企业家;支持中国和东盟国家妇女积极参与中国—东盟科技创新提升计划,在教育、数字经济、减贫、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开展合作,鼓励女科技工作者交流互访。

    出席论坛的贵州省妇联主席杨晓曼表示,省妇联将认真贯彻落实论坛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紧抓“贵州省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十五条工作措施”,凝聚妇女科技人才,激发妇女创业创新,打造贵州民族特色提质升级“锦绣计划”,以此深化与东盟妇女的联谊合作。

    “海南地理气候与东盟国家相似,这为我们与东盟各国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深度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海南大学南繁学院(三亚南繁研究院)院长李海燕介绍,海南大学正在谋划组建“热带高校联盟”,“期望能与东盟各国高校和女性科技工作者们,在共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中成为合作伙伴。”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控制软件总监魏敏说:“我们在印尼建设了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有限公司,给当地的妇女提供了很多就业的机会。未来我们会进行全世界的新能源之旅,给全球女性打造一批国际化的科技人才。”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