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丽
□ 王浩亮 高泽彬
这是一支功勋卓著、战功显赫的部队,革命战争年代参加140余次战斗无一败绩,被授予“百战百胜”“常胜连”等荣誉称号。
这是一支担当使命、不辱使命的部队,先后圆满完成维稳、安保、阅兵、演习演训、抢险救援等一系列重大任务,用赤诚敢战致敬忠诚。
这是一支底蕴深厚、基础牢固的部队,连续34年被评为先进中队,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两次、二等功8次、三等功41次,获评武警部队首批“四铁”先进单位、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迈入新时代,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五中队,勇立潮头、勇毅前行,精武强能担使命。今天,我们走进这个享誉全军的荣誉中队,探寻他们在强军征程上的制胜密码。
赓续红色血脉
“我是百战百胜连第6703名战士……”在“百战百胜”“常胜连”两面鲜红的战旗前,新队员庄严宣誓。2023年9月,五中队新队员入队仪式隆重举行,这个英雄的集体,又增加了新队员,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队旗迎风高扬,官兵手握钢枪,即将下队的新队员昂首挺立,脸庞坚毅,等待着这一光荣时刻。
每逢新干部入队、新队员入列,上的第一堂课是“常胜”传统,去的第一个场所是“常胜”史馆,学的第一首歌是“常胜”队歌。每任班子调整交接,都要到“常胜连”“百战百胜”两面战旗前组织寻根之旅,分享战斗故事,重温革命初心,让“常胜精神”成为一茬茬官兵铭刻在灵魂深处的烙印。
太湖连着南湖,战旗向着党旗。“百战百胜、不辱使命!”嘉兴南湖边,清风徐徐,当时任指导员缪斌讲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时,官兵激情洋溢、豪情万丈。中队把教育实践课堂搬到军营外,前往南湖红船、南湖革命纪念馆等地,让官兵实地感悟党的初心和使命,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进入新时代,中队始终把学理论作为浇灌忠诚之根、铸牢胜战之基的根本途径。他们着眼新时代新特点,打破“一份计划全程走”的传统学习模式,结合任务探索创新理论学习方式,常态开展“常念领袖关怀、常思肩上责任”系列主题活动,定期组织“强军有我、岗位建功”主题群众性大讨论,创新运用“读原文、讲故事、搞辨析、谈体会”四步法,让官兵参与进来,众人拾柴让学习教育的“炉火”越燃越旺。
2019年,部队执行某重大紧急任务,中队全体官兵人人递交请战书,29名即将满服役期的队员毅然推迟返乡、主动请缨参战,抽组官兵星夜奔赴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听党话、跟党走”的铮铮誓言。
淬炼常胜利剑
“攻坚战,只要五连一上去,敌人除了溃散就是被活捉;追击战,他们能忍饿耐渴,长期勇猛迅速地连续追击,直到把敌人消灭干净;歼灭战,他们会出其不意地给敌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而全歼敌人。”这是当年一次英模大会对五连过硬战斗作风的总结评价。
“昨天的常胜,复制不来明天的制胜。就算有天大的困难,也要杀出一条路来。”支部一班人带领中队发扬“困难面前有五连、五连面前无困难”的光荣传统,主动向支队请缨担负新大纲先行先试任务,全体官兵向部队转型发起攻坚。
“有困难就攻坚克难,是真金子,就不怕烈火淬炼。”中队长杨仕武说。面对开新局、蹚新路的挑战,他们广开思路,分专业成立课题攻关组,请教军警训练高手,编写训练教案。不到一年时间,中队率先完成各项高难课目训练,最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参与试训探索的8项高危训练课目规范被推广,为支队转型发展蹚出了“快车道”。
“大纲优秀才是起点,练到力竭才算有效,逼近实战才能胜战。”中队在练兵场立起“五连标准”:快反射击不算上靶率算射杀率,抓绳上标准增加两米,特种射击时间缩短0.3秒……中队官兵100%通过等级评定、100%精通多种枪械、100%具备一专多能。
为了祛除“骄娇”二气,五中队常态组织“常胜连为什么常胜”强军故事会,按照“钢多气更多”“骨头要更硬”要求,用“全国战斗英雄”周黑子、“英雄连长”李志庆等革命先辈的胜战事迹,砥砺官兵为了胜利在所不惜的血性胆魄。
凭着这股革命加拼命的劲头,五中队转型以来,创造保持16项训练纪录,182人荣膺“极限训练勇士”,3人荣立二等功,11人荣立三等功。
建强战斗堡垒
中队荣誉室珍藏着一个“传家宝”,是完整保存的自1964年以来的100余本党支部会议记录本,见证了战斗堡垒的奋斗实践,指引和激励着一代代官兵忠诚党的事业,矢志奋斗强军。
2021年年初,中队组织小队攀登对抗赛,五小队以全员优良的成绩,取得了中队第一。对抗结束后,中队长杨仕武发现一名新队员的防弹衣少了一块钢板,经过询问,得知这名队员怕自己拖了小队后腿,偷偷卸了一块钢板。事后,杨仕武带这名新队员到中队荣誉室,认真观看中队《永不褪色的纪录》录像片,帮助该队员认清自身问题。
在中队,大家都自觉用战斗力标准衡量长短,能者上、庸者让,绝无二话。转型五年来,中队11名立功个人、5名提干战士,个个都是比武有名、任务有功的训练尖子。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转型以来,中队党员干部在练兵备战上模范带头,在险难课目上身先士卒,在考核比武上率先垂范。
翻开中队党支部会议记录本,记录了开展的812次批评和战士给连队党员干部提的8600多条建议。中队没有特殊党员,没有批评禁区,问题什么时候露头,批评帮助就什么时候开展。党员干部小节不注意、工作不得当,就会收到“提醒小纸条”,甚至在民主生活会上被集体批评。
“五连的历史我们捍卫,五中队的未来我们开创。”86年来,无论形势任务如何变化,中队官兵始终心想在一起、汗流在一起、苦吃在一起,用深厚的战斗情谊,凝聚成无坚不摧的钢铁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