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淡水与海水混合交错的溪道中,一个个的涟漪泛起,那是鱼儿向往的大海,顺着溪水,逆着潮水而上……
■ 黄喜祖 王春莺
太阳,向来就是那样的无私。
南国的夏,阳光挥洒在蜿蜒的村道,一条环绕村边的河溪,一路绿树森森,两旁繁花似锦。
我们一行八人,带着慰问物品,前往位于海边的一处农村,看望慰问村里的一个因车祸而导致伤残的庄户家庭。
这是一座靠海的村庄。一条确实只是小溪,却名曰“惠泽河”的溪流,蜿蜒绕行村前,清澈明净,流水淙淙,流淌向不远处的大海。
我们首先要去的庄户人家,男主人叫跃,就住在这个村子里靠海的一边。
时间回流。17年前,正是家中顶梁柱的跃,在一场车祸中侥幸存活下来,但却因此失去双腿。肇事车辆未上保险,肇事者家境的贫穷,让其赔偿乏力。当年,跃的两个孩子尚未成年,本来一家人的生活已足够不易,加上为治疗伤病又借了巨额外债,全家人的生活,便陷入了极度的困顿之中,而作为一家之主的跃,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而且想到了“一死了之”,以期自我解脱。
跃的妻子秋很坚强,她一边耐心抚慰与鼓励跃那颗冰窖似的心,一边含泪言语:“你在家在,你好家兴。”这种世上最简短真挚的“爱之誓言”,如醍醐灌顶,将跃的那颗原本降至冰点的心志,一下子点燃。
跃的眼里分明看到的是,秋的含辛茹苦,对自己细心地照料和两个年幼的小孩那份对父亲的深深的爱恋。秋用瘦弱的肩膀,支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妻子的悉心照料,尽心家事料理,让跃重新点燃了对生活的信心与决心。在村委会和社会各界的爱心资助下,坐在轮椅上的跃,和妻子承包了村里的一片海域,养殖鱼苗。经过数年的不懈坚持,跃的一家,不但还清了所有的外债,两个孩子相继考上大学,迎来了人生希望之高光时刻。
前年,有思想有作为的跃,再度发奋,又修建了一家规模更大的鲍鱼育苗基地。如今,跃的一家的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走阡陌,穿村巷,进家门。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跃的“家”——位于海边的鲍鱼育苗场。
“大家都辛苦啦,大老远地来看我们,真是太谢谢你们这么多年来的一直关心啊……”女主人一身村姑打扮,搓着一双粗糙的手,笑语迎我们来。
“秋,泡茶罗,贵客来了……”跃一手摇着轮椅,一手高高扬起,轻轻地扯了一下妻子衣袖道。
黝黑的脸庞、健朗的笑声、热情的问候……这是我们对跃的初见印象。
搬来几把椅子,拿来毛巾揩了揩灰尘,就算是让座。没有那种殷勤的客套,有的就是这种庄户人家的实在语言,从那主人的实诚话语与笑靥里,分明写着深深的热诚。
只见这时,一班正在鲍鱼池忙着活儿的当地农民工,走了进来。跃一会儿吩咐工人对左边育苗池进行换水清洗,一会儿指挥工人对右边苗池投放鲍鱼饲料,轮椅在跃的手中轻巧地转动下,在那狭小的池道上,顺溜地来回运行着,让人丝毫感觉不到他身体的残障。
“不好意思,乱了些,别见怪哦。”坐在轮椅上的跃,回头向我们表示歉意。
端来一杯清茶,浓香扑鼻,跃与秋,照样忙。在和我们聊天的期间,妻子秋,时不时在一旁对养殖场所需添置的这种那种物品的数量征求跃的意见,秋一直轻声细语。
这个或许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村妇女,在跃的人生最低谷的时期,她以自己最朴实、最简单的尊重和爱,陪着丈夫一步步走出了心理阴影,让这个饱经风霜的家庭,一步步摆脱了贫困,迈进了小康。
“我们敲希望的钟啊……”此时,那首让人充满希望的《祈祷》,在我的耳旁悠扬而起。
人生,无法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料想不到的变化,往往也可能就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命运。有的变化,可能令人悲伤甚至颓丧,但跃是幸运与幸福的,他幸运的是遇上秋,能在他病痛衰老寂寞失意之际,愿与他一起坚强、坚定、坚忍、坚持地走下去。
一个人,若到了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依靠的时候,自己必须变得足够的坚强,并坚定起独自把黑暗时光挨过去的那种能力。那样,生命才会朝着充满光明和希望的方位转舵,而不是一直的哀伤与沦落;如此,他的生命也才有了意义。
也许大多时候,我们从没有去思考美好爱情该有的样子,跃与秋夫妇,或许海誓山盟的话语,不曾说出口,也无关上天揽月的豪迈意气;但足够演绎出农家版的海枯石烂……这一对没有多少文化的农家夫妻,却一辈子在践行着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甘苦并尝的生活本源。最终,活出比常人更精彩人生。
我想,秋与跃的携手人生,共度风雨,他俩那爱情最美的样子,彰显出来的,不就是新时代农民那种和乐与富美的底色吗?正是这个时代的人间温暖,才让这个曾经风雨飘摇的庄户人家,得以逆转。
回程时,车行“惠泽河”边上的村道,那抹高挂的暖阳,依然金灿灿地照,滑落梢叶缝隙的阳光,一下子便将整条村道,幻化成碎银般的耀眼,一路的明媚闪烁,写成跳跃着的诗句一行行;一群鸥鹭飞翔在河溪岸边,与那红花绿柳构成了一幅乡野“鸟乐图”;这条淡水与海水混合交错的溪道中,一个个的涟漪泛起,那是鱼儿向往的大海,顺着溪水,逆着潮水而上。
因为,溪的那边是海,海阔凭鱼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