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栏目:新闻壹段评

版面: 视点评论

新闻壹段评


    防治性骚扰需要这样的“指南”

    9月19日,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联合7家单位共同发布《上海市徐汇区防治性骚扰行为指南》。行为指南以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上海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的相关法条为法律依据,对性骚扰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性骚扰”的主要表现形式与主要类型,并详细列举了防治性骚扰制度应包含的主要内容,明确了相关机关、企业、学校都要从宣传教育、建立预防性骚扰机制、营造防范性骚扰环境、定期开展培训、增强性骚扰防范意识等五个方面,提高性骚扰预防和教育意识。

    上海出台防治性骚扰行为指南这一做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行为指南界定了性骚扰的概念,明确了性骚扰的判断标准,更将防治性骚扰相关责任落实到部门,让防范与处置性骚扰有规可循、受骚扰者“投诉有门”。当社会凝聚反对性骚扰的共识、形成完善的防治性骚扰制度,性骚扰现象才能消弭无踪。

    根治医美行业乱象须多环节严打

    “假专家”“假机构”“假产品”是医疗美容行业害人的“三大坑”,但认定难、取证难、处罚轻,让部分“黑医美”有恃无恐,甚至抱着“抓住罚1万,抓不住赚到嗨”的侥幸心态,大肆赚取“黑心钱”。近日,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曝光了几起医疗美容领域违法典型案例。但对于罚款1~3万元的结果,一些消费者认为处罚偏轻。

    一边是高利润的诱惑,一边是轻处罚的“底气”,部分“黑医美”的嚣张还需以更大的处罚力度震慑。同时,对医美行业应加强监管力度,规范收费标准。只有从多环节入手严厉打击,方能尽快根治医美行业的乱象与顽疾。

    虚惊一场也应敲响反诈警钟

    9月14日,武汉东新的李婆婆接到诈骗电话,骗子冒充警察要求她转账。但婆婆并不会用微信,和骗子通话176分钟,直到关南派出所民警上门拦截。民警挂断了骗子的电话,并给婆婆详细讲解了此类诈骗套路。事后,李婆婆委屈地说:“他一直不让我挂电话,甚至开口威胁,但我确实不会用微信。”

    因为不清楚手机操作而“逃过”诈骗,李婆婆的遭遇虽是虚惊一场,但仍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反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密切配合。针对花样翻新的骗术,只有加强防诈宣传,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才能真正守好“安全关”。

    孔一涵 整理点评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