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低俗婚闹 执法须“出重拳”
日前,山东青岛一起婚闹事件引发网友愤怒。在网上传播的视频中,几名男子举起灭火器对着一名伴娘开喷,女孩倒地尖叫、痛哭求饶,几个男子却没有收手的意思,反而闹得更起劲,还试图撕开伴娘的雨衣,另一伴娘刚下车就被喷得无处躲藏。这一场面引发围观者担忧,有人立马报警。事后,有知情人士表示,此行为是双方“事先商量好的”。当地派出所回应称,已关注该情况,将向民警反馈处理。
视频中,伴娘倒地尖叫、痛哭求饶,如此罔顾伴娘个人意愿的恶劣行为,怎能以一句“事先商量好”就轻飘飘带过。要治理这类低俗婚闹行为,执法部门必须“重拳出击”,严肃追究婚闹者的行政乃至刑事责任,同时,相关部门应结合移风易俗宣传工作,引导公众自觉抵制低俗婚闹行为,让婚礼回归文明温馨。
让“谢绝儿童”止步于就事论事
近期,一些城市出现部分公开表示“不接待儿童”的店铺引发热议。媒体探访发现,很多店铺贴出的告示其实并没有完全拒绝儿童入内,而是以“本店不适合儿童”“儿童慎入”等字样来提示。这些店铺的商家多是出于保障安全、维护环境等原因做出上述提示,如果有成人陪同并看护好孩子,那么店铺也欢迎儿童进店。有店员坦言,以前有孩子在店里追跑打闹摔伤,“赔了好几回钱”。
部分店铺表示“不接待儿童”,出发点多是为避免儿童受伤及其他风险冲突,希望家长能加强对孩子管束的提示,而非“强制拒绝”。同时店铺的主要客源往往不是儿童,这一选择分众服务的经营做法不应被过度解读。而在社会持续发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背景下,更多公共区域将成为更合适、更安全的儿童活动场地,“不接待儿童”的店铺也绝不会成为主流。
正视遗照是一场“人生必修课”
今年24岁的小吴和奶奶一起生活在福建三明的乡下,前段时间,他帮自己的奶奶以及全村十多位老人拍摄了遗照,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觉得,给老人家拍摄遗照多少有些“忌讳”,但小吴却认为,好像大家都很怕谈论死亡,“但其实老人家并不忌讳,很多早早就拍好了遗照,藏在了箱底。”还有很多网友表示,自己家人离去的时候没有合适的遗照,随着年岁的增长,记忆中的容貌也变得模糊,成了永远的遗憾。
遗照是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也是对生者的安慰和慰藉。它并非死亡的符号,而是面对不可避免的生离死别时,家人间不变的爱与思念。与其逃避纠结“死亡”二字,不如帮助老人定格下最美好的时刻,坦然面对未来离别,好好珍惜当下时光。
孔一涵 整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