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杨娜
时隔5年多,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新沟桥街道蒋家墩社区残疾人协理员杜诚诚代表再一次在开幕会上见到习近平总书记,内心十分激动。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见到坐在轮椅上的杜诚诚,走上前俯下身,亲切地握住她的手,夸奖她为盲人“说”电影的工作“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5年多来,总书记的亲切鼓励始终激励着她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残疾人这一特殊困难群体始终牵挂在心、念兹在兹,不仅多次亲切看望慰问残疾人,还为残疾人自强拼搏的奋斗精神点赞,激励广大残疾人勇敢迎接生活挑战、努力实现人生梦想,给我们极大的温暖和鼓舞。”杜诚诚说,将把总书记的深情牵挂和殷殷嘱托化为前行的动力,勇敢迎接生活挑战,努力实现人生梦想。
2006年,正在武汉科技大学读书的杜诚诚因患神经纤维瘤导致无法正常行走,最终辍学。2007年,受益于“武汉市十件实事”中改善残疾人生活,帮助残疾人在家门口就近就业的务实举措,杜诚诚考入社区成为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当时我的岗位叫残疾人协理员,现在叫社区干事,主要是处理给残疾人办残疾证,把政府对残疾人的补贴落实到位等事宜。”
最初在社区工作时,杜诚诚还能拄着拐棍走路。2009年12月,因病情恶化,她的左腿做了截肢手术。身体的残缺并没有打倒当时23岁的杜诚诚,手术后,她很快重返社区工作岗位。2010年,武汉市残联要在每个区设立一家盲人电影院,从此,杜诚诚除了原先残疾人协理员的工作,又增加了一份给盲人讲电影的志愿服务工作。
为了给盲人朋友当好眼睛,把电影讲好,杜诚诚需要把电影里每一个没有对话的场景,在有限的时间里给盲人朋友描述出来。讲述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时,她也需要提前学习补充历史知识。“因为身体不好,我不能长时间坐着,很多讲解稿都是我趴在床上完成的。有时候去电影院准备电影讲解的时候,因为讲解过程中不能间断,为了少上厕所,自己就尽量少喝水或者不喝水。”除了社区的工作,杜诚诚的时间被看电影、写解说词、补充历史知识、练习讲解占得满满的。
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和练习,杜诚诚绘声绘色的电影旁白,把电影画面真切地送到盲人朋友脑海中。“一名盲人桂师傅说,上次看电影时,他还是11岁的孩子,因为眼睛看不见,已经有30多年没再看过电影了。桂师傅之后每次来总是很认真地听,听到有趣的地方,会开心地笑起来。”
杜诚诚还到盲校讲过几次电影,在讲解一个智力残疾儿童从街头篮球比赛打到特奥会的电影后,一名盲人小朋友说,“虽然我们都不完美,但是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样可以创造精彩人生”,令杜诚诚印象深刻,她说:“我听到后就特别感动,通过我的努力,可以传导给他们这样的价值观感觉非常好。”
10多年来,杜诚诚已讲述电影300多场,为80多部电影写下100多万字的讲解稿,越来越多的视障人士不再拘泥于黑暗的世界,勇敢地走出家门,走进盲人电影院,感知生活中的七彩阳光。
“我觉得为盲人讲电影这件事情是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它扩大了我的生活半径,也使我的故事被更多人了解。”杜诚诚说。
谈到这次来北京的感受,杜程程告诉记者:“这次来北京,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高铁上残障人士专用区域、无障碍卫生间和福祉车,这些无障碍设施给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9月20日,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杜诚诚在从北京返回武汉的高铁上,对着记者的镜头竖起大拇指,为残疾人越来越便利的无障碍出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