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党柏峰
临近晌午,家住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城关镇西新社区的张丽霞从千阳县创业大厦走出来,她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说:“以前出去打工,照顾不上老人孩子,如今家门口的工厂就能解决我们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不仅挣到了钱,又能照顾老人和孩子。”
据了解,千阳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秦刺绣的发祥地和重要传承地。近年来,千阳县委、县政府立足千阳刺绣之乡深厚底蕴,面向多元市场需求,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寻求更大发展,把产品变成商品,把商品变成效益,把效益变成千阳妇女群众的收入,鼓励广大妇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在省市妇联的指导支持下,千阳县妇联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重点,以“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为引领,不断提升“千阳绣娘”劳务品牌影响力,号召辖区企业依托“社区工厂”,吸纳周边留守妇女就地就近就业,有效解决了周边留守妇女就业难问题。
“要接送娃上学,没法上班,我就来学做手工艺品了,时间自由还能挣个生活费。”家住南寨镇闫家村的一名大姐说。7月25日,为期3天的陕西省2023年苏陕协作项目暨西秦刺绣千阳县第一期手工艺品培训班开班了,刺绣合作社领办人、技术骨干、欲从事手工艺品行业的妇女群众共计50余人参加培训,为千阳县妇女群众实现就近就业、提升创业就业技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悉,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妇女创业就业技能,助力乡村振兴,千阳县妇联每年都会组织一到两期培训,根据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和需求,围绕促进妇女创业、工艺创新、电商经营、非遗刺绣文化与现代市场需求等方面开展培训,采用“固定课堂+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借鉴好的经验方法,让妇女群众开眼界阔思路,提高刺绣技艺和综合素质。截至目前,已组织全县开展刺绣产业培训100多期,培训人员6000多人次。
走进千阳县金达莱刺绣专业合作社,一台台机器飞针走线,绣娘们正在专心致志地工作。合作社负责人王海燕告诉记者:“这里的绣娘都是附近的妇女,有些绣娘要照顾孩子,无法按照正常上班时间工作,我们就按件计费。”据介绍,绣娘们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和地点,既可以在合作社工作,也可以将绣品带回家做,这样既可以照顾家庭,又能赚钱补贴家用。如今,越来越多的妇女被吸引到合作社中。
小小绣花针,绣出锦绣新生活。近年来,县妇联结合妇女发展及乡村振兴,一直致力于千阳县刺绣产业发展和非遗传承,多次申请省市民生项目资金,支持合作社扩大经营、研发产品等。千阳县农村留守妇女变“绣娘”,她们已成为千阳妇女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用一双双美丽勤劳的巧手,描绘着一幅幅人生闪亮的图景。截至目前,全县成立刺绣合作社21个,省市级非遗工坊6家,传习所7个,发展刺绣专业村11个,带动就业1.3万人。
千阳县妇联主席连咏梅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紧扣妇女群众增收主线,聚力盘活非遗刺绣这一文化瑰宝,激活刺绣市场活力,深挖庭院经济潜力,引导妇女群众在方寸之地做增收大文章,焕发农家小院新活力,唱响乡村振兴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