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孔一涵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景韵润
万涓成水,奔涌成潮。
9月23日晚,西子湖畔人流如织,人潮涌向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静待它的盛放——万众瞩目的第19届亚运会即将在此开幕。
古今文化盛宴
秋分之时,良渚之光在杭州盛放。
晚上8时,19座水鼓“水玉琮”被齐声敲响,激荡出昂扬鼓声,以水为礼,击鼓迎宾,欢迎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健儿。
击打鼓面的是当今青年的手掌,青年的手掌中却有千百斯年的文化血脉流淌。
良渚文化的典型礼器玉琮,穿越时光化为如今迎宾的鼓点;采集于文明圣地良渚古城遗址的火种,手手相传来到主火炬前,在中华文明的代代相传绵延不绝下,五千年历史恍如一瞬,今夜,良渚之光再度在钱塘大地上闪耀。
和着鼓声,倒计时数字“从天而降”,现场欢声如雷。在秋分,古时的良渚庆祝丰收;在秋分,今时的杭州迎接盛会。跨越时空,今人与古人的心情同一交融。
纵览古今,从良渚少女手心的那道光,到今日奋斗者手中闪耀的杭州亚运会会徽,在短片《相约杭州》的一次次心手相传击掌接力中,“心心相融”的精神正在人与人之间回荡。
以水墨入诗画,以运河连古今,文艺演出上篇《国风雅韵》绘就古今辉映的风雅钱塘。裸眼3D视觉技术构筑而成的拱宸桥,以全景立体影像的方式跃然于京杭大运河之上,一岸连接古代,一岸通往现代。历史与现代隔桥对望,融汇出一场跨越时空的感动。
在亚运会上,文化和体育交相辉映,和合流淌。
共赴文明之约
水滴携手水滴,涓涓细流便汇成江海。开幕式上,来自不同地区、浸润着不同文化的“水滴”聚集在杭州,奔涌入同一条澎湃的体育浪潮。
志愿者将满腔青春热情,化为活力十足的运动舞蹈,迎接各代表团入场。“桂花鼓”奏响,“蟾宫折桂”是亚运会赛场上美好的祝福;《我们的亚细亚》乐音飘扬,民族器乐融入旋律之中,交流互鉴是亚运会赛场下共同的心声。
杭州亚运会承载着亚洲人民对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向往:亚奥理事会45个成员全部报名,参赛运动员超过1.2万名,是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届亚运会。
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文艺演出下篇《携手同行》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多姿多彩的亚洲风情,汇合成“心心相融,@未来”的交响曲,在美妙的歌声中倾诉着“亚洲一家 携手同行”的美好祝愿。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场馆网幕之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标性建筑次第浮现,一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亚洲画卷”徐徐展开。
在亚运会上,文明和体育相映生辉,开放融通。
共筑未来之路
浪潮奔涌,“弄潮儿”勇立潮头。这潮,是天地的呐喊,是体育运动的浪潮,更是时代的强音。
叶诗文、樊振东、徐梦桃、石智勇、李玲蔚、汪顺,一名名优秀的运动员在潮水般的欢呼声中,手持火炬向前奔跑,运动健儿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也逐潮欢腾,奔涌绽放。突破人群、消弭壁垒、打破惯例,杭州亚运会将现实世界的“亚运会火炬手”拓展至数字世界,向世界创新呈现亚运会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
在时代的浪潮中,人们同呼吸、共命运。在开幕式现场,承载着全亚洲亿万人热情的“数字火炬手”与最后一棒火炬手,共同点燃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塔。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同频共振,数字技术帮助每一个普通人点燃体育之梦、幸福之梦、亚洲之梦。
喻示着奔竞不息,勇立潮头拼搏精神的火炬已经点燃,澎湃的潮水已经在杭州激荡,这激荡着的是人们拼搏向上的精神潮流,引领的是面向未来波涛滚滚的时代潮流。
“同呼吸同感受同梦想,同爱同在同分享……”不同的嗓音哼唱出同样的音符,汇聚成相同的旋律。以体育之名,聚亚洲之力,筑未来之路,中国与亚洲宾朋将一起写就“心心相融 爱达未来”的和美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