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
□ 马雪蓉
杨柳萦桥绿,玫瑰拂地红。
走进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狮山镇麦岔村委会玫瑰花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姹紫嫣红的花海,不同品种的玫瑰花含苞欲放,长势喜人,20多名采花妇女忙着采摘、修剪、打包……
今年32岁的李秋月是基地的负责人之一。大学毕业后,她与家人一起在昆明种植玫瑰花,通过努力钻研和辛勤付出,种植的玫瑰花因为品相好、收成高获得了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的免检资格,玫瑰种植基地也成为星级供货商,采摘下来的鲜花不需要到花拍中心复检和评级就可以直接参与拍卖,李秋月的创业之路走得一帆风顺。
正当她与家人决定扩大生产规模的时候,花卉行业遭遇寒冬期,李秋月不仅没赚到钱,还欠了很多贷款和外债。
创业失败,李秋月不甘心。在得知楚雄州武定县狮山镇政府修建了大棚,租户可以租用发展产业后,李秋月决定把鲜花种植产业迁移到楚雄武定。然而,创业开始的资金周转又成为一大难题。就在李秋月多方筹资无果打算放弃时,当地妇联组织在进村走访中了解到她的情况,主动与她联系,积极宣传扶持妇女创业的各项金融政策。
在“娘家人”的关心和鼓励下,李秋月联合其他6户种植户一起到妇联申请办理了120万元的创业贷款,缓解了资金周转难题,抱团组建了专业合作社,建立了总面积90亩的麦岔花卉基地,基地不仅建有大棚,还建有花卉包装车间和冷冻车间。
如今,7户种植户分别种植不同的玫瑰品种,每天无论有多少花都不愁卖,A级花平常可以卖到三四十元一把,行情好的时候甚至卖到七八十元一把,普通的也可以卖一二十元一把,产值一年可以达到500万元。
为了更好地带动当地的玫瑰花种植项目,基地还雇佣当地村民加入玫瑰花的种植、采摘中来,长期雇佣女工20多人,解决了本地女工就近就业问题,每人每年可获得2万元的收入。
今年,在州县妇联的指导下,基地还成立了“妇女微家”,利用工作之余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宣讲法律知识、开展技术培训、调解家庭矛盾。在基地打工的村民绍有凤高兴地说:“在这里打工,既能学到知识和技术,又能照顾家里,地里的农活儿也能做,还能挣到钱。”
妇联组织的根在妇女群众中,联系和服务广大妇女是妇联组织的根本任务。多年来,楚雄州妇联聚焦妇女创业中的堵点、难点,将妇女创业担保贷款项目作为一项扶持妇女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的民生工程来抓,助力城乡妇女解决创业资金难题,持续辐射带动一大批妇女创业就业。
2018年以来,楚雄州妇联系统通过创业担保贷款项目共帮助2668名城乡妇女群众解决了创业资金难题,发放贷款4.1亿元,辐射带动就业8482人,帮助一大批妇女通过自主创业走上了致富之路。下一步,楚雄州妇联将继续加大政策宣传,用好各项金融扶持政策,为楚雄州妇女创业创新、增收致富注入“源头活水”,为乡村振兴贡献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