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
“加速、冲刺、突入禁区、射门,球进了!”在解说员的激情解说下,全场观众一齐欢呼起来。
8月13日,作为“村超”足球赛的延续,贵州榕江美食足球友谊赛(第一季)开赛。
不久前,贵州榕江“村超”在现场数万人的欢呼中落幕。历时两个半月,20支足球队“厮杀”98场。整场赛事被评价为:踢向山外的一记“世界波”!
不管是全民参与程度,还是无可比拟的现场氛围,“村超”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惊喜,也不禁让人好奇,为什么是榕江?为什么是足球?“村超”能否复制?而当真正走进榕江这座小城,会发现它的出圈看似偶然,实则有迹可循。
赛 场
“坐在那里看球我就觉得很开心。”
“我想在足球场感受那种情感共鸣,当进球后全场一起欢呼的时候,特别震撼。”
“我一点都不懂球,但现在基本每场‘村超’比赛都要看。”贵州榕江美食足球友谊赛观众席上,众多球迷前来观赛。
当天,来自中国香港、广东、江西和广西的4支球队在榕江开打。据悉,此次美食足球友谊赛之前,榕江共收到报名球队798支,确认能够参赛的队伍297支,比赛会持续到10月28日。
下午2点30分,榕江村民队和香港明星足球队的比赛正式开始。尽管天气炎热,现场众多球迷的热情更是让“气温”升了好几度,但还是不断有观众进场。
即使不懂足球的人,也会被“村超”现场的气氛所吸引。球一到门前,会不自觉屏息等待,如果球进了,大家会一起欢呼,没进,则会十分可惜。
比赛开始后没多久,榕江村民队进了第一个球。香港明星足球队不慌不忙,频繁进攻,最终以4∶3赢得比赛,在收到比赛的奖品——两只大猪脚时,他们脸上露出又惊又喜的表情。
第三场黔东南酸汤队对阵佛山市桂城竹笋队的比赛中,闷热的天气伴着小雨,但是观众并未离去,打着伞继续看球赛。而在体育馆附近的一家店铺门口,几个老人和带小孩的妇女围在电视机前看比赛,屏幕上正播放着中场休息的舞狮表演。
最后一场江西拌粉队和榕江卷粉队的比赛更加激烈。在比赛还有30秒结束时,江西拌粉队来了一次绝杀,将比分拉至2比2平,全场沸腾。
“这是一次读秒的绝杀,这场比赛真是非常精彩、刺激,所有的戏码都出现了。”解说员激动地说。
渊 源
在榕江,好像随处都能碰到会踢球的人,也会听说很多有关热爱足球的故事。
事实上,榕江与足球的渊源很深。1944年,广西大学迁到榕江,也将足球运动带入榕江民众的视野。此后,榕江各界逐步兴起足球运动,并开始参加和举办各类足球比赛。20世纪80年代,榕江当地更是流传着“要想找工作不愁,就要学会踢足球”的话。每当县里举办足球赛事,县城便万人空巷,足球场边也是锣鼓喧天,人山人海。
1990年10月,榕江足协队赴凯里参加“足协杯”竞赛并捧回金杯,凯旋时,古州群众自发组织燃放鞭炮迎接,运动员们高举奖杯绕城一周以示庆贺。
20世纪90年代,村民在县城河边的草地上踢球。后来,河边有一片农田被洪水冲毁后废弃,当地村民铲平土地,拔除杂草,砍下树枝当球门,再用石灰粉画线“自制”了一个简易的露天足球场,这个早已不存在的足球场见证了最早的几届“村超”。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样的足球赛在榕江一直没有间断过。据了解,榕江现有国家一级运动员20人,国家二级运动员147人,在榕江足协注册球队达35支,球员1200余人。
目前,榕江全县已建成县级足球特色学校41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特色学校14所、足球场25块,其中学校球场22块,社会球场3块,全部免费开放。榕江人对足球场的开放和每个学校有一个足球队都司空见惯,却让很多外地人羡慕。
“我能感觉到榕江的老百姓很爱足球。我看到刚刚学走路的孩子,在球场上还走不稳,但是已经开始接触足球,大人也非常支持。”专门带喜欢踢足球的孩子过来感受现场氛围的游客肖华说。
传 承
在榕江,如果想学踢球会比较容易,可以参加村里的青训队或加入学校的足球队——榕江每个学校都有一两个老师带着学生踢足球,而一些村也有自己的青训队。
暑假期间,如果每天上午8点到10点走进古州镇口寨小学,会发现口寨足球青训队的孩子正在训练。
8月14日上午9点,在一块并不十分平整的水泥地上,10个孩子分成两队正在踢比赛,教练王罗平穿梭其中,用侗语提醒着一些注意事项,场边还有十几个孩子正专心致志地看着比赛。
4岁的小姑娘杨雅彤便是其中一员。长得很是可爱,说话奶声奶气的小雅彤一踢球便会抿起嘴来,神情严肃,踢起球来也很有劲。
王罗平介绍,今年村里的青训队有38个年龄在4~15岁之间的孩子,比往年多了10来个。“一些孩子受‘村超’影响,爱上了足球。”王罗平说。
王罗平是口寨足球队的一员,本职工作是一名挖掘机司机。“村超”比赛前,他向老板请了半个月假,专门参加比赛。“喜欢看‘村超’比赛”的老板欣然应允。
今年的“村超”比赛,口寨进入了前八强,口寨足球队的历史已有近30年的时间,“断断续续参加过榕江县各式各样的比赛”。
20世纪90年代,在口寨足球队领队杨怀章小时候,他们便开始踢球。当时,因为寨上没有人踢球,杨怀章和其他伙伴凑了18块钱买了一个足球,踢了一年多。“球踢坏了就用线缝起来,回村又弄了一块黄泥巴地,在那里练。”
杨怀章这批人毕业后外出打工,口寨有几年没有组队。2010年,24岁的他回到村里,和其他人又开始组队踢球,和隔壁村比赛。后来,他们发现球队已经断档,年轻队员太少,便开始做青训队。“当时也考虑到村里的小孩沉迷网络,我们想把小孩带到球场上来,让他们喜欢足球。”杨怀章说。
口寨的足球青训队成立于2016年,每年暑寒假都会带村里的小朋友踢球,教练由口寨足球队的队员轮流担任,队员们还会自费给孩子们买球衣、足球和训练器材。作为一项纯公益性质的活动,做起来并不容易,但他们却坚持了下来。
“因为我们是跟着老一辈人长大的,他们喜欢踢球,我们跟着踢球。他们之前语重心长地说,把球队交给我们了,我们肯定会把它传承下去。”以“村超”解说员为大家熟知的杨兵也是口寨足球队队员。
杨怀章说:“今年的比赛让球队的意志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不管是落后或者是球队实力不被外界看好的情况下,我们赢得了比赛,这种精神也影响着孩子们。”
如今,在他们的努力下,口寨青训队带出了不少孩子。“这次村超有很多球员是我们当时带过的球员,现在他们已经是绝对主力了。”说起这些孩子,杨兵很是自豪:“坚持了这么多年,能让更多人看到,我们觉得很欣慰。我们和球员说,这个10年我们坚守了,也有了一点成绩,下一个10年就交给你们。希望他们能静下心来,好好沉淀,不骄不躁,把这个事情做好。”
团 结
榕江“村超”为什么能出圈?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就像很多人提到的,除了榕江人“骨子里对足球的热爱”,还有当地多彩的民族文化、老百姓的热情好客以及全民参与程度等。
作为口寨人,杨兵对“村超”的期待之一是“让村里形成一个团结的氛围,能够促进村里的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他的期待实现了。
“刚开始大家不怎么关注足球,只是看看热闹,但自从这次‘村超’过后,大家茶余饭后都在聊足球。”作为口寨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古丽能明显感觉到“村超”给村里带来的改变。“前两场还需要挨家挨户敲锣打鼓组织大家去现场给球队加油,后面每一场村民都主动去,将近1000人。”
今年的“村超”,为了支持球队的比赛,不管是5岁的小孩,还是94岁的老人,口寨村民你一点我一点,凑了六七万元。
杨怀章很直观地感受到今年“村超”的变化。“以前可能有七八十人关注比赛,现在突然变成几千几万人了,而且1000多个村民就在场边为你加油,让我们在球场上有跑不完的力气。即使落后,我们到最后都没有放弃。”
“村超”期间,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的口寨美食和啦啦队表演,都是村民群策群力。“往往这家拿出自己种的杨梅,那家拿腌鱼腌肉,有的村民还拿来了300斤礼品瓜。”而在由口寨村民自导自演的7分钟侗戏《珠郎娘美》里,乐器、织布,精美的各式道具,其专业性和整齐度,让人意外。
“‘村超’举办以来,我们村非常团结,村民都很融洽,都在支持村里的球员。”古丽说。
说话间,有村民来找古丽登记自家有三间房屋可以住。原来“村超”爆火之后,游客蜂拥而至,县里的宾馆酒店供不应求,政府便让村寨统计村民家里能住的空房,给订不上房的游客住。刚开始吃住都免费,后来才适量收取一些卫生费。有村民知道有志愿者为游客登记和分配住的地方,自己便主动联系和接待。
游客的到来也给一些村民带来了收入,带刺绣的侗衣和当地西瓜等都很受游客欢迎。让古丽自豪的是,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了口寨。接下来,趁着“村超”的热度,她计划在村里发展旅游业,并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村里。
改 变
“村超”的火爆出圈,为榕江县这座仅有38.5万人的小县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除了不断升温的经济效益,被拉动的乡村旅游发展,“村超”让榕江人紧紧团结在一起,也让当地人有了信心和底气。
尹文(化名)是榕江县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一次,尹文看到城管让一个摆的有些靠前的烤肉摊往后退,并说了一些注意事项。老板很配合,并表示:“你说的我很赞同,我们都会维护榕江这个品牌。”
这个场景让尹文印象深刻。“以前我们也搞城市美化和文明创建,但是效果没有‘村超’好。如今,大家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和政府一起,让城市形象越来越好。”
来自成都的游客周亭(化名)用“朴素的友好”来形容榕江带给她的全新感受。以往出去玩时,她很少在比较贵的景点旁边吃东西,但在榕江体育场外,她发现食品的价格都是统一的:卷粉一块钱一个,冰粉和杨梅汁都是五块钱一碗,肉串一块钱一串……比赛当天,因为天气太热,她走进体育馆外面的超市想买皮筋扎头发,老板娘二话没说就送了她两根。
“全国这么多县市,全国人民知道榕江,老百姓发自内心感到自豪,感到荣幸。反过来,更多人知道榕江朴素的民风后,能够促进榕江的老百姓更加文明。”杨兵说。
尹文认为这是政府和市民的双向奔赴。“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榕江那么多人可以同时关注一个事情,都可以心往一处想,不管是干部还是百姓,没有一个人喊累,所有人都想把这个事情做好。”
在尹文看来,100多年前,榕江是水运航道的中心,水运落寞之后,榕江经济滞后,成为全国的贫困县,在脱贫攻坚中也是最后一批脱贫县。“榕江默默无闻这么多年,突然有一个很广阔的舞台可以去展现自己,改变自己。为了这个机会,榕江人会付出多少?能不拼尽全力吗?”尹文说。
第一天的美食足球友谊赛比赛结束时已是深夜,一些观众在球场依依不舍,久久不愿离去,或是拍照留念,或是和球员合影。
褪去白天的喧嚣,球场慢慢安静下来,两个古州二小的学生在球场踢起球来,一人守门,一人进攻。他们看完了当天的所有比赛,有些激动,忍不住上场踢了起来,踩在专门换的新草皮上,柔软而坚韧,畅快极了。
虽然在很多视频里看到过“村超”的热闹程度,但是真到了那里,不管懂不懂足球,还是会被超“燃”的比赛现场所吸引,也能真正感受到榕江人对足球的热爱和纯粹。而在足球之外,多彩的民族文化、榕江人的热情好客也让人对这个城市更有好感。
从淄博烧烤,到延边美食,再到榕江“村超”……如今,一座座各有特色的小城很快在网上火起来。但如何抓住转瞬即逝的热度,让其转化为能促进当地发展的实际力量,也是一种考验。
为了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并让“村超”的影响力更持久,当地政府一直在努力,也已经在做长远打算。“村超”结束后,从举办全国性的美食足球友谊赛到与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英超)“牵手”合作,有了走出国门的机会,榕江没有停下脚步,也期待它的进一步发展。